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韩文青 许建
受访专家/ 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南中国区负责人、广东省耐药菌监测和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 卓超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管理科 邓子德
名词解释:
什么是耐药
1、多重耐药:对在抗菌谱范围内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在推荐进行药敏测定的每类抗菌药中,至少1种不敏感,即认为此类抗菌药耐药。
2、广泛耐药:除1-2类抗菌药(主要指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
3、全耐药:对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中的所有品种均不敏感
pART 1 现状:
近日,美国发现首例“无敌细菌”病例。一名49岁女性因尿路感染症状就医,而被发现感染上“无敌细菌”,即对王牌抗生素“多粘菌素”有耐药性,并且对现阶段所有抗生素都耐药。这一新闻再次引起全球关注。业内人士警告说,全世界已接近走到抗生素“这条路的尽头”。如果我们不重视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一生病就要求医生给消炎药(抗生素),或者自己随意购买和服用抗生素。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一旦我们感染疾病后,再遭遇无敌细菌,只能自食无药可医的恶果。
“超级细菌”陆续杀到,现有的抗生素难抵抗
其实,这不是医生第一次发现“无敌细菌”。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南中国区负责人、广东省耐药菌监测和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卓超介绍,在去年,中国华南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感性性疾病》杂志上首次报告,在动物的大肠杆菌中发现,有22%的细菌携带多粘菌素耐药的基因,这件事情引起全球关注。因为多粘菌素是抗生素里的王牌,这是我们对抗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个药都没用了,就真的是无药可治了。
当前全球多粘菌素耐药的情况都比较严峻。卓超说,我们不是唯一发现动物身上携带多粘素耐药基因的国家,欧洲有25个国家,包括荷兰、法国、英国等都发现了在动物、肉食品、人体都携带多粘菌素耐药的基因。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今年2月在欧洲联盟一次耐药性问题会议上说,如果多粘菌素失效,我们就失去了对抗一系列严重感染的最后药品。这是一场全球危机。
其实,近年来,这种危机一次又一次出现,临床医生陆续发现的各种“超级细菌”。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多药肺炎链球菌(MDRSp)、多重抗药性结核杆菌(MDR-TB),以及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等。直到最近出现的对多粘菌素耐药的细菌,因为多粘菌素是王牌,因此对它耐药的细菌则被称之为“无敌细菌”。
世卫组织曾表示,感染“超级细菌”患者的死亡率大约是感染不耐药细菌患者的两倍。卓超认为,目前细菌耐药的形势很严峻,比如我们已经有0.5%的人群对多粘菌耐药,一旦他们患病后,医生没有很多的“武器”可帮助战胜疾病。
pART 2 诱因:
“超级细菌”从何而来?滥用抗生素是罪魁祸首
近年来,“超级细菌”接二连三出现,如今又出现了“无敌细菌”,对抗抗生素的威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到底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呢?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管理科邓子德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比较复杂,除了耐药菌不断进化和院内感染增加外,滥用抗生素可以说是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这在我国的情况目前还较为严重。
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在权威刊物《环境科学与技术(EST)》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中国流域抗生素排放和消解的综合评估:来源分析、多介质模型和细菌耐药关联》,在文章中,课题组认为,中国千人每日使用抗生素高达157克,是英美的5倍!
为什么我们的抗生素使用比别人多?卓超分析,一方面是医务人员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在2011年之前,抗生素的使用还未上升到行政管理层面,有一些地区抗生素耐药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北方不少城市的碳青霉烯耐药水平超过10%,同样超过全国7.6%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是家长自己主动滥用抗生素,比如儿科门诊常常遇到一些家长自己主动要求给正在发烧、咳嗽的孩子打吊瓶。其实,小孩子感冒发烧,在初期90%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是无用的,打了抗生素之后,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胃口更差。很多经常使用抗生素的孩子,脸色发白发青,晚上睡不安稳,爱哭闹,体质越来越差。所以,卓超建议,在孩子感冒初期,使用一些中药或许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卓超还说,家长给学龄前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孩子长大后,发生哮喘的几率高。因为正常人体内细菌本来维系着一种平衡,光谱抗生素的使用会使体内菌群失调,孩子对外界的过敏原会变得敏感,因而发生哮喘的几率高。当然,经常使用抗生素的孩子,也有可能感染耐药菌,导致疾病治疗愈加困难。
更大的一个层面就是外周环境。卓超说,在我国畜牧业和水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我们人类吃了这些动物性食物,就好比我们在服用抗生素一样,自然也很容易产生耐药。事实,动物耐药的菌群数与我们人体耐药已经同步。
另外,我们抗生素排放主要是通过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养殖业废水等方式,进入了水源系统以及土壤。可以说,我们生活在抗生素的环境中,这样耐药的比例自然而然比较高。
pART 3 后果:小心!抵抗力低的人更怕“超级细菌”
是不是一沾上超级细菌人就无药可医,必死无疑?“肯定不是这样的”,卓超说,“从致病力来讲,超级细菌与普通细菌是一样的,只是抗生素对耐药菌无效,医生在治疗上可选择的药物更少,治疗更为困难。比如常见的广谱抗生素,第一常用的是头孢菌素,如果对此耐药,可以选择用碳青霉烯,如果碳青霉烯也耐药,最后只有用多粘菌素。在我国,有7.6%的病人用碳青霉烯无效,只能用多粘菌素。”
另外,这个超级细菌到人体后能不能致病,还得看情况而定,比如对多粘菌耐药的细菌在大肠杆菌上,致病力并不强,但是多粘菌素耐药的细菌从大肠杆菌转移到致病菌很强的细菌上,比如跑到肺炎杆菌上,那么引起的呼吸道和腹腔感染,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
所以,令专家们最担心的是,耐药菌一旦与致病菌很强的细菌结合,那就很难治好。因此,保护自己不受超级细菌的感染很重要。
pART 4 对策:自律,是时候严格管理抗生素了
专家们认为,是时候该对抗生素的应用严格管理了。一方面要求医生精准用药、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院内耐药菌的传染;其次就是我们自己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国际上,对抗生素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这类药属于处方药,一定要有医生的证明。而我国对抗生素的管理则相对宽松,老百姓感冒、发烧、咳嗽等自己随便到药店买抗生素,因而抗生素的使用很不规范。卓超说,国家卫计委从2011开始从管理层面,对细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采取行政管理。降低医生不合理的使用比例,比如要求临床住院部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不能超过60%,门诊病人不能超过20%。在此之前,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比例高达80%-90%。经过5年的治理,目前全国的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平均水平为40%,门诊的比例下降为10%。
其次,抗生素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成人限定日剂量)以下。卓超说,使用强度DDD来限制抗生素使用强度,这是一个最直接的指标。举例来说,按规定某一种抗生素只能用4支,时间为10天,但如果医生用了6支,时间为20天,那肯定就超标了。欧美的强度控制在 20DDD-30DDD,根据我们的国情,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以下。
卓超说,我们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欧美的标准。因为有一些病人在基层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或者自行使用过抗生素,身体已经不是单纯的白纸,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到了大医院里,为了使得治疗有效,只能采取更积极的模式,尽快把病情控制住,所以,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不得不加大力度。
其次,在规范用药上,我们老百姓自己的意识也很不够,感冒发烧自己嚷嚷着要用消炎药(抗生素),而在国外,抗生素的科普教育进入了中学或大学,学生们知道细菌感染了才会使用抗生素,即便发高烧也不会马上用抗生素,而是采取更多别的措施,比如多喝水、退烧药等,出现了相应的症状,比如验血发现白细胞升高,才使用抗生素。
因此,除了呼吁政府全面严格监管抗生素外,对个人来说,真正能做的就一件事:当家人或自己生病时,谨慎严格使用抗生素!医生如果给你开具抗生素,一定要明确是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才需要!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