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龄为49.4岁,40岁以后便可出现绝经。潮热出汗、心烦易怒、失眠易醒,阴道干涩等是多数更年期女性的早期表现,而因雌激素缺失引发的骨质疏松、冠心病、反复泌尿系感染、老年痴呆等疾病往往发生在绝经后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后,远期影响的不良后果更加严重。
药物不能推迟更年期,但可以缓解更年期相关症状,预防雌激素缺失引发的远期疾病,改善更年期女性生活质量。
▲指导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孙爱军
误区一:更年期不需服药
更年期伴发的潮热出汗,心烦易怒,睡眠障碍,阴道干涩等早期症状,可严重影响女性工作生活。不仅破坏外在形象,影响夫妻关系,甚至会出现心理情绪障碍疾患。因此,早期及时给予药物补充,可有效改善女性不适症状,顺利渡过更年期。
雌激素水平影响着骨代谢的节奏。在雌激素作用下,处于青年期的女性骨质开始生长,到了育龄期骨质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当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时,骨质便开始丢失。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绝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原因。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而引起骨骼压缩,同时可出现骨痛、腰背和四肢关节疼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例如髋骨骨折可能造成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约为75%。
受雌激素保护,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远低于男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却远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失去雌激素保护,导致血管硬化以及血管内斑块出现密切相关。
此外,困扰更年期女性的反复泌尿系感染,也是因为失去雌激素这顶保护伞而出现的结果。
因此,及时正确的激素补充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更年期的早期症状,更可以预防远期严重并发症,有益于女性健康。
误区二:服用雌激素增加患癌和肥胖风险
有一部分更年期女性担心激素治疗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还有一部分人担心用药会导致肥胖。专家称,女性身体在发育期经历了雌激素从无到有的过程,怀孕期间的雌激素水平更是比平时增加了上千倍,这两个时期不但没有增加女性患癌风险,雌激素还起到了促进女性器官发育成熟的作用,保护女性远离癌症。
实际上,当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减少时,外服雌激素的剂量远低于女性绝经前体内雌激素的平均值,同时配合服用孕激素,完全可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刺激,对女性平稳渡过更年期来说利大于弊。
不仅如此,雌激素同时还管理着女人的脂肪分布,年轻女性的脂肪分布主要在四肢,而更年期后脂肪则改呈中心型分布,即主要集中到腹部。大量研究证明,绝经会让女性体重增加,但补充雌激素可以让脂肪重新分布,恢复女性体态美。
误区三:越晚用药越好
围绝经期女性进行激素补充治疗有个“窗口期”,正确并及时补充雌激素能够预防一系列雌激素缺失相关疾病。“窗口期”一般是在绝经期开始的10年内、60岁以前,最佳窗口期为绝经5年内、50岁左右。绝经后10年内没有进行过激素补充的女性,不宜再使用雌激素。更年期女性补充雌激素能起到预防心血管、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作用,当这些疾病已经出现了,就错过了预防的最佳时期。
雌激素是女人一生的保护剂,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雌激素均为天然激素,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结构和人体自产雌激素相同。按照医生指导合理进行激素补充,并定期体检,可以降低药物风险,提高女性绝经后的生活质量。
另外,豆类食品中虽然含有雌激素,但与药物相比数量甚微,正常进食不足以缓解症状,预防疾病。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