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创投
亮点特搜
全身插满医疗器械的管道,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地等待死亡的降临……面对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医院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社区能够尽可能保障他们居家疗养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除此之外呢?
“他们的孤独和无奈却很少有人看到!”这是广州的社会组织——一家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临终关怀的关注点——临终者的心理。今年年初,一家依带着“临终关怀特护服务公益项目”参加了第三届广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几个月过去了,他们自觉——项目在艰难中前行。
羊城晚报记者 化麦子 通讯员 何盛雨
A
99%的老人没有享受到临终关怀
广州市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里,广州市有41276人患癌,23064人因癌死亡,每天平均有31人死于癌症。专家表示,癌症晚期病人中有70%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
但现实状况是,能够享受到临终关怀的长者极少。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有全国政协委员在相关提案中估计,我国99%的老人没有享受到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包含哪些内容?张毅是一家依临终关怀项目的项目主任,同时也是一位有30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师。她说,这些年病房里的临终长者“进进出出”,家属们往往把目光锁定在医疗护理方面,却忽视了临终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去病房里看看那些临终者的眼神,你就知道他们的孤独和无奈了!”采访中,张毅反复提到临终者的“孤独”,“如果他还清醒,那么同他交谈能够帮助他减少恐惧和不安;如果他们进入弥留之际,抚摸等肢体接触对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安慰。”
陪伴让癌症老人重新站起来
谁来陪伴临终长者?如何陪伴他们?一家依理事长房红英介绍,广州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照顾临终老人难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作为社会组织,是医院和社区以外的第三方,适时介入临终关怀,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一家依临终关怀项目的负责人曹冬云带着团队成员到广州某社区看望他们服务的长者——蔡伯。见到曹冬云,蔡伯笑着说:“你们终于来了!”
蔡伯被确诊癌症,今年2月还在家里摔了一跤,此后就一直坐在轮椅上没有站起来过。“第一次到蔡伯家对他进行评估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阳台上,一言不发,保姆说他能这样坐上一整天!”那时候蔡伯已经在轮椅上坐了几个月,保姆和志愿者两人扶着蔡伯意图让他起身走两步都无能为力。
一家依项目团队成员每周至少两次探访蔡伯,每次进行一小时以上的心理疏导,蔡伯慢慢觉得,自己有人关心了!端午探访期间,曹冬云看到,蔡伯已经能够从轮椅上起身,在房间独自行走了。“其实他之前不是不能起来,只是没有自信心而已。”
C
项目推进面临“隐形”阻碍
蔡伯站起来了,也慢慢变得自信,项目的成果初显。
曹冬云点开电脑里的一份文档,这是一份长达七页纸的独立研发的评估表,从视觉状况到心理状况都有,通过专业人士对临终老人详细的评估,项目组会制定相应的个案服务内容。整个项目计划评估300位临终长者,并从中挑选出35位作为公益服务对象。
但是,临终关怀项目始终面临着一个隐形的“阻碍”——观念。在南粤大地,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个适合在公开场合讨论的话题。今年3月,一家依正式成为第三届公益创投活动的签约项目,但项目到了6月时才有实质性进展,因为愿意合作者寥寥。
“今年春节一过,我们就找了六七家医院,四五个社区谈合作,最终只有两家医院和两个社区有兴趣,其他都表示不想合作。”曹冬云说,各方潜意识中都对临终的话题很避讳。
项目组如今在社区开临终关怀的讲座,都只能以“享受晚年生活”为宣传点,从健康操、预防疾病等话题讲起,最终才切入“临终关怀”,“要不根本没人来听!”
不过,项目组还是很有信心:计划7月底前完成300位老人的评估工作,8月个案服务工作全面铺开。
济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