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搜狗公司 CEO、战略投资者王小川先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如果说要盘点创投圈这些年最热的词汇,红海无疑算得上一个。今年以来,投投听到身边不少创业者对生存空间狭窄、竞争的白热化发表过抱怨,我想你应该也有同样的感受吧。那怎样才能从一片红海当中厮杀出来呢?
这一期,投投和你分享一篇王小川先生的创业感悟,他分享自己创业初期厮杀的经历,从一开始的无知无畏,到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他的这些经验之谈,应该会给你一些启发。
搜索:杀入红海
2003 年我刚研究生毕业,在搜狐从兼职转成全职,之后就接到了老板(张朝阳)的任务:给你六个人头,咱们把百度灭掉。搜狐的搜索业务原来是用百度的服务,但是搜索引擎当时是互联网的核心入口,无论如何也得抓住。
搜狗立项的时候,我与今天很多的创业者一样惨,这个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点,我杀入到了搜索这个特别红海的行业里面去了。百度当时做搜索已经有五年了,我们从时间点上比百度晚五年,而且那时百度还是一个很少犯错的公司。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说:在破坏性技术刚刚出现时,率先进入这些新兴市场的企业将赢得巨大的回报,并建立起明显的先发优势。我们的起步落后不是一星半点,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时间,回头想这是蛮危险的一件事情。
第二点,我们公司在整个机制上也不占优势。当时搜狗是搜狐媒体的研发中心,从体制上没有那么多的独立性。我们当时基本找不出一个会写 C 语言的人,而且也没有充裕的资金。我的解决方案是:在清华附近设办公室,挨家挨户地敲门找清华的学生,请他们进来兼职,这样我用 6 个人的钱,招到了 12 个人。
但就是因为当时我没有很多的想法,对风险也没有很深的认知,毅然踏入到了互联网行业,最终依靠的是热爱和勇气,帮助我在后面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这也是我想给你分享的,在整个创业的过程当中,肯定也有很多不利的条件,但是只要你努力,还是有机会突破的。
当时我们这个小团队,没日没夜没有周末,除了吃饭睡觉便是工作,每天只睡四小时,常常倒在办公室地板上就睡着了,一行行代码都是自己写的。十一个月后,我们的搜索引擎上线了,用不足别人二十分之一的人员和资源,做到了他们两三年才做到的程度。
老实说,如果百度真像谷歌一样创新,我们直接就「投降」了,但百度的想象力、理想主义色彩还是不够的,缺乏一种浪漫色彩,局限在中国的环境里,所以我们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上一代的互联网大佬,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商业竞争,理想色彩没有我们这一代多,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输入法:转型之作
然而搜索引擎完成后,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市场,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发展的速度比百度慢,品牌急剧滑落,团队士气涣散。
但是在 2006 年我们扳过来了,这个突破性的产品叫搜狗输入法。当时我团队有一个产品经理跟我说,发现有一个网民(马占凯)给搜狗提的建议还蛮靠谱的,我看了觉得确实对产品上的小细节很有感觉,我觉得这哥们不错,就把他招了进来。一个星期之后,他就给了我一份计划,一个简单的说明,建议搜狗去做输入法。后来我们把他叫做「输入法之父」。
他是怎么发现输入法有机会的?他总结了两点:
1)下载站里面排第一的是 QQ,排第二的是输入法,所以输入法是有广大用户需求的,但是当时市面上的紫光、ABC 都很难用;
2)他发现在百度搜索引擎里面输入一个拼音的时候,就能找到汉字。虽然不懂原理,但是他知道应该还能有更好的词库。
但是为什么我能够做输入法呢?很简单,首先当时我做搜索非常不成功,但是积累了大量的词库,使得我们有资源去做输入法。其次我们没有百度成功,但有做这个产品的能力,所以这给了我们一个机缘去认真对待输入法这件事。
而且我们的团队极度专注,大概两周、一个月就会发布一个新版本,不停去想,而且足够认真。还记得谷歌做输入法的时候,实际是一个浙大的实习生来做,他自己资源有限,想编辑词库,需要编辑帮助他,但没人理他,背后缺乏支持。而我们是每天都和团队在一块,如果说词库有什么需求,大家立刻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的输入法一上线就让大家振奋,当时所有人用后都觉得好,我们还收到过锦旗,还有用户把自己的操作系统从 Windows ME 升到了 Windows Xp,就为了用搜狗输入法。一个打字困难的人,变成了一个打字如飞的人,就好像一个哑巴能开口说话了,这个产品满足的是人想要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
搜狐为了支持我们,把输入法放在首页进行重点推荐。但一年后,我们的市场份额只有2%。我们也傻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我们的理念就是,产品好了你就有用户了,然而一款好产品也没有获得市场认可的时候,这是跟被雷劈一样让人震撼的一件事。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不是产品问题,一定是推广的问题。原来光有技术有产品是不够的,今天网络条件好很多之后口碑传播依然还会有局限性,而当年信息流动速度很慢,更需要渠道和市场。
我们做了新的策略,组建了推广团队,开始借助外部渠道做推广,把输入法递到需要的用户手里。比如在华军、天空这些下载站做推广,比如和番茄花园进行合作。这就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第二年我们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 40%,2009 年达到了 70%。这次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对渠道的理解,我们变得更强了,对产品也更懂了。
浏览器:三级火箭
2008 年的时候,我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那时候,输入法的市场份额很高,但是搜索引擎还是带不起来。当输入法市场份额到了 40% 的时候我忽然间懂了一个道理,这样做搜索引擎是没有前途的,搜索不只是品质的问题。
以前有很多坑,比如有市场调研表明,20% 的人会选用两个搜索引擎,所以我想做到第二位,也有 20% 的份额,后来我发现市场调研有太多问题在里面。确实有 20% 的人使用两个引擎,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两个引擎。只有当他主搜索引擎不好的时候,才会用第二个,所以这种仗不是这么打的。
用户在什么地方用搜索?浏览器。pC 时代,整个搜索引擎的流量发起都是从浏览器开始的。大家打开 IE、首页 hao123,或者其他的地方,都是百度的搜索框,不是搜狗的,怎么办?要做自己的浏览器!
我很兴奋,觉得找到了破冰的点。我像一个特别落魄的将军,一开始带 6 个人攻城,后来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但是我们损失惨重,没有打下来。我们应该做浏览器,浏览器成功了,搜索就成功了;浏览器失败了,搜索就失败了,这是一个等价的问题,所以我跑去跟老板(张朝阳)讲了这个新的想法。
老板说,你们要做的事情,就像在攻城的时候,在旁边打井。这口井打成了,城就攻下来了,没有打成,城就攻不下来,这个井就像一个「巫术」一样,所以显然他没有接受这样的想法,反问我:IE 有 60% 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微软的 Bing 没有成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都没有再负责搜索业务。这也可以理解,老板觉得你在伤害他的信心,如果我下面的员工在玩「巫术」,我也会放弃。
实际上,当时我没有放弃,而是开始暗地里做。老板知道这件事吗?也知道。所以我觉得他很宽容,我想其他公司没有这样宽容的老板了。
坚持到 2010 年的时候, Google 退出了中国,包括腾讯都觉得机会来了做了搜搜,但其实 Google 退了之后百度更是一家独大,用户还是不会用搜狗和搜搜。而我们的浏览器开始推量之后,搜狗搜索的量开始往上升,两年拿下了 10% 的份额。「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的模式,得到证明,而又在几年后又被另一家公司 360 证明了。
我的成长感悟
我从 1999 年开始加入互联网这个大潮,到 2016 年 17 个年头,经历的事情非常多。可以说,有些事情我们不做,早晚会有别人去做,但是因为我们有心去把握它,所以这个机会就该属于我们,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
从我自身来讲,我真正能够不断有提高,不断有收获,不断能够去做突破,更多的不是因为看到比尔盖茨、乔布斯的演讲,或者哪位大佬讲了一句非常振奋人心的话,灵光一现就能走出去了,而是基于自己内心的热爱。
这个过程中,自己失落的次数并不少,但我的想法很简单,就好像是怀了一个孩子一样:你非常希望他有一个好的成长,你坚信他是一个不错的宝宝,就能够抛弃掉别人对你的指责和不看好,很坚定地去做。那段时间非常困难,但我是尽全力去生育这个孩子,抚养下来。热爱,会让你克服掉所有的困难。
我前段时间读吴晓波写的《激荡 30 年》,书中也讲到了联想这样的过程。创业至今,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工作当中正是因为不懂,而不是因为精通,使得我们少犯了很多错误。这里我也想给你两点建议:
1)适当地坚持自我。我有一次到硅谷去,听到这么一个说法挺有意思:一个好的想法,一定是大家听不懂的。所以当你做一个新东西,特别是当别人听不懂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让你做一个普通的、一致认可的平庸东西,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有所坚持。
当然,后来我也学会了新的观察角度,自己会去注意当别人否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光看他否定或者同意,而是仔细看他否定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他的经验背景,去理解这个否定点在什么地方?
2)不要被过多的信息干扰。创业的过程里当然会有很多诱惑,比如估值,我看到好多创业者把估值当成第一位。但我还是建议,如果你坚持要估值高,前提就是你对公司后面的发展得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把握。
另外,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公司能保持永续生命力,在变化当中早晚会倒下。这就像一个人别去追求长生不老,一个人活到 150 岁就是痴人说梦。一个企业必然会有新陈代谢、新的生长和老的灭亡,我们顺应这个规律去做,过分追求不长寿,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xn--yetw5b033atgent0b
济宁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