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中新网

2016-11-24 09:47:19 来源:济宁新闻网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在其四叔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当燕军攻陷南京后,便在皇宫的大火中销声匿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样的局面让夺位的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永乐皇帝甚感不安,唯恐建文帝出逃,在外生事。于是永乐帝明里暗里派出了许多路人马去海内外查找建文帝的下落,说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寻找建文帝也是郑和率船队下西洋的使命之一。但是所有这些查找与寻访到头来终无结果。如此一来,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了明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尽管在自明初以来的六百多年间,史学家与考古工作者从未放弃过揭开此谜的努力,然时至今日,史学界对此却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目前,有关建文帝下落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至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他在南京城破时,化妆潜逃到外地,并出家当了和尚。第二种说法是:建文帝在燕军攻入南京后,放火自焚。最后一说则告诉人们,建文帝逃到海外去了。

时下相信第一种说法的人比较多,而近些年对福建省宁德市上金贝村明古墓的考证似乎也支持这一说法。这座古墓占地约两百平方米,由舍利子塔、拜亭、墓坪三部分构成。古墓有由弧形条石砌成的围拱,高大雄浑,精致豪华。墓前的石柱高约四到五米,墓壁墙头的云纹龙头石雕气势恢弘。墓的所有构件均处处体现出皇家的气派,尤其是其舍利子塔的莲花座造型与安徽凤阳的明皇陵及江苏淮安明祖陵的完全一样,而这种造型在当时是只许朱皇家使用的。由此,人们不难判断此墓的主人是朱姓的皇族。在古墓所在的山脚下有一名为郑岐的小村庄,村中郑姓很多,他们都称自己的开基老祖是郑洽。郑洽相传是随建文帝出逃的十二大臣之一,且一直伴随建文帝到终了。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明永乐年间,这里曾迁来一位叫郑三合的人,其名字便是洽字的拆分。据此,有关方面还打算对这里的郑姓村民作DNA鉴定。此外,当地的华严寺还存有一胸前上绣有九条,下绣有五条五爪金龙的袈裟。袈裟上所绣的龙图案可是明代祖朱元璋独自享用的标志。上述这一切都为建文帝出逃到此地出家为僧的说法提供了左证。有人不同意此说法,其理由是墓塔上的碑文文字是:“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因为佛日圆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老师,沧海珠则是其徒,所以才能得到忽必烈的御赐碑文。由此看来,此墓当是沧海珠的,但这又如何解释古墓构件的明代皇家造型呢?或许只有找到建文帝本人的遗骸方能作出定论了。

自焚说的支持者不多,因为既然建文帝已自焚,那永乐帝又何必不遗余力地寻访其下落呢。不过,自焚说也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在《明太宗实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壬中,备礼葬建文君,遗官致祭,辍朝三日。”明史也记载着朱棣抚建文帝尸痛哭,并将建文帝与皇后夫妻合葬的事。南京江宁上坊桃园的梅家山村还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娘娘坟”的明墓。该墓也是明代皇族墓的造型,有可能是永乐帝朱棣礼葬建文帝及其皇后的陵寝。遗憾的是,在一九六六年发掘此墓时便发现它已被盗多次,已很难查证墓的主人了。另外,即便此墓是朱棣为建文帝打造的陵寝,抑或又在别处发现了朱棣建的建文帝陵,则里面是否真有建文帝的遗骸也是个问题。因为永乐帝朱棣当年所谓的礼葬建文帝,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作秀,意在收买建文帝旧臣的人心。

认同建文帝流亡海外一说的人最少,这不仅是明永乐帝派往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人一无所获,就是后世去海外调研此事的人也没有拿回什么有力的证据。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季旭东)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