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崔瀚文:当谈论生态型组织,应当关注什么

2016-10-26 04:39:27 来源:济宁新闻网

阿里研究院崔瀚文:当谈论生态型组织,应当关注什么

文/阿里研究院崔瀚文

尽管自达尔文以降,就不断有人将自然选择观念引入了社会系统的分析中并受到争议。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商业组织纷纷向生态化转型,成为了全球新的组织发展趋势。

一方面,苹果、谷歌、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科技型企业,率先的基于互联网,实现了组织向更加有机的生态化方向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新行业、新就业形态,同时也在一些领域解构了工业化时代常见的企业、产业形态;另一方面,海尔、万科为代表的一些优秀的传统理性系统组织,率先敏锐的捕捉到趋势,基于自身行业的客观特点开展大刀阔斧的组织转型改革,以求通过新的组织机制激活更大的生产力,避免中长期组织的系统性风险。

这些生态型商业组织所取得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印证了在互联网湿呼呼的环境中,工业时代干巴巴的组织法则已不再好用。而面向湿化的组织战略,其重要性也将超越业务战略、产品战略,成为大型组织的新重心。

一方面,有机化程度高的生态型组织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能够通过不断从外界吸收能量,修复原有组织的僵化和损坏,改善组织结构与流程,维持整体扩张成长,从而能够较为有效的遏制工业时代的组织癌症大企业病。

另一方面,生态型组织持续的动态变化、吐故纳新,能够培育和激发出多种多样的物种,有的发展为种群,这些新型组织天生与生态型组织一起繁殖和进化,能够形成共生共荣的发展态势。

此外,基于大型生态内丰富的服务和资源,每个个体的自由度和活动空间得到了极大提升,创建、加入、退出组织的壁垒也大幅降低,这大大的激发了个体的生命活力,人开始成为自由连接体。

1、复杂度

衡量一个生态型组织的第一步,应当要观察其复杂度。一般而言,生态系统越复杂、物种越丰富,调节机制就越多、越有利于生态和种群的稳定。相反,复杂度不够的商业组织,外界若能够很轻易的列举其构成情况,那么即使其自我冠名为生态,客观上也要观察其生态之价值有几何。因为,在简单结构中,其内在价值传递链极有可能因为少数物种的突然损失、结构板结而断裂;也极有可能在面对诸如经济危机、技术跃升、政策调整、竞争加剧等外部问题时迅速奔溃。

其次,要观察其复杂度究竟是是自身发展需要的复杂,还是故弄玄虚的复杂。目前,已可看到一些大跃进的负面的问题,例如,现实中一些商业组织热情的跟进生态概念,借此展开大规模融资,一边规划搭建多个平台,一边希望吸引大量资金流,计划通过导入流量从而建立新生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类组织虽短期内看来布局日趋复杂,但根本问题仍然不能回避:如果不能及时的实现其生态参与者方的成长、盈利之目标,或其核心业务的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就很有可能在外部断流、减流后迅速面临腹背受敌、多头作战的全面不利局面,从而快速萎缩,给投资者和参与者带来巨大损失。

在房地产领域已有很多类似例子,因少数人的好大喜功而建立起的空城、鬼城、空楼、空壳产业园等等,数不胜数;在互联网角度而言,客观地讲,中国已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工程师人才,现在搭建起一个互联网平台,难度并不高。但如何让平台有持续的人气、流量,如何让其持续的繁荣,却关注度不够。

事实上,由于客观商业世界主体繁多,往往无法具体清晰的界定某一个复杂/简单的边界何在。短期内,可量化的复杂评判标准也肯定不会出现。而这,也正是企业家、投资家、观察家的核心知识能力的优势体现。

2、种群结构

生态环境、生态结构等新型指标,种群结构、种群密度以及生物动态变化情况,将为衡量生态型企业的整体健康度的新指标。当生态型组织变的高度复杂,传统的观察企业的指标就不能满足新的需要,此时更需要引入生态维度的视角。

例如,生态学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认为,自然种群不可能长期地按指数增长,一般而言,会遵循空间有限密度上升空间限制(食物等)种内竞争增加影响到出生率和死亡率降低实际增长率停止增长下降规律。种群的变化情况,有的具有周期性,有的无规律。

同理,在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商业生态型组织中,其内部的各类经营主体进行竞争、自我调节、迭代、进化、迁移、扩散、死亡可能都是正常现象。此时,如果没有从整个生态和种群规律的角度观察个体的生死,而只是瞎子摸象般的以个别案例情况,替代大生态的整体情况,则是浅薄和不科学的。

新的大数据体系将为我们观察生态内在规律提供新的基础服务,虽然目前尚在探索阶段,但已有很多公司开始在这方面积极展开拓展和提供服务,这将能够为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帮助。

3、流量转化率

水是生命发展的最基础要素之一。在一个自然生态中,水资源的充沛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生态的发展情况。

在当前的一般商业认知中,流量包括资金流、网站访问量、现金流量等含义。我认为,在互联网商业生态环境中,三次流量转化效率及其总效率才真正反应一个生态型商业组织真实的竞争力。在这里,三次流量的转化分别是:

1)资金量到访问量的转化率

2)访问量到交易量的转化率

3)交易量到盈利的转化率

一个商业生态的发展过程,也往往伴随着流量的经过,流量始终都是生态发展最核心的资源之一。互联网环境中,信息极大丰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注意力经济开始崛起。在三个流量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力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具体表现就是访问量/点击量,而核心指标是资金量到访问量的转化率。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大的生态版图尚未形成,大量线上流量几乎天然免费,整体市场都处洪荒时期;而每个具体的商业组织承载容量小、敏捷性强,往往能比较好的抢占到流量充沛的位置,或吸引巨大的流量,并形成惯性。这个时期获取注意力流量所需付出的资金成本代价小,相对于全球资本流量的大盘微不足道,且处在极速扩张期,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流量的获取并未形成标准,因此,好故事、好概念的重要性更高,资本流量的转化率并未受到太大重视。

随着天然流量的不断减少、参与竞争的主体的增多,此时如果再想培育一个完整生态或生存发展,光靠讲故事、立概念的手段已没有优势,流量的支持显得愈发重要。因此,自然而然的,引流/买流量成为常态。此时,资本转化的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需要提上台面。

营销是企业的基本职能。早期,企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方式购买广告展开营销工作以吸引流量,往往投入较大,精准不足、豪放有余,适合市场跑马圈地时期的概念普及;其后,以分众传媒为代表,广告更加精准,开始能够从 1 亿流量中定向出 1 万个精准的流量,让这 1 万个流量背后的消费者与广告主直接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提升了转化率;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引流(营销)体系,能够更好的帮助广告主和中小网站直接对接,实现面向个人的精准投放,转化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二个环节的转化率是面向交易的转化率。富有经验的电商企业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企业健康发展重要的不仅仅是解决如何引流的问题,而是解决面向交易的转化率的问题。转化率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品牌印象、产品品质、价格、产品描述、用户口碑、页面体验等等;而好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因为流量基数大、服务工具多、交易氛围好,转化率会更高,但也因行业而异。

如按传统商业的逻辑而言,第三个面向盈利的转化率本不需要讨论,因为赔本的买卖本不是企业的根本。然而,新的环境却诞生了一种现象,就是不断的通过前两种流量的引入,长时期内规避第三种转化得必要性。一般而言,在大流量的灌溉下,生态规模多少均可获得不错的成长。然而,终究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利润,却是必须要面对、不能回避的。

济宁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