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儿子:在美国染上恶习 学业荒废(图)

2016-10-20 17:47:37 来源:济宁新闻网

聊城出了个傅斯年,一位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一个人间最稀有的天才”(胡适语)。其子侄辈得其提携资助,亦有三位驰骋史界,卓然成家。只可惜,傅斯年的侄子中出了三位历史学家,而他与俞大婇唯一的儿子傅仁轨却落魄一生。

含悲沉湖的辽金史专家傅乐焕

傅乐焕是傅斯年的堂侄,傅斯骥之子,其外祖父是济南著名的士绅张英麟。

1913年,傅乐焕出生在东流水显明池巷,后来又有了弟弟乐炘、妹妹乐淑。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傅家败落,张家亦每况愈下。傅斯骥被生活重担压垮,1929年在济南火车站卧轨自杀。时年16岁的傅乐焕,正在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待坚持读完初中,他已无力继续升学。此时,史语所已从广州迁至北平。傅斯年得知此情,顾及同族之谊,遂把傅乐焕招至北平,让其做自己的管家兼史语所抄写员。

1936年,傅乐焕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傅斯年的关照下,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组,在陈寅恪大师手下工作。抗战爆发后,傅乐焕随史语所辗转迁到四川南溪李庄,以副研究员身份主要从事宋辽金元史的研究。1942年,傅乐焕发表《辽代四时捺钵考》,荣获中央研究院颁发的杨铨奖金。

1947年,傅乐焕获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在英期间,傅乐焕思想转向左倾,对国民党不满,与其族叔傅斯年发生龃龉。在以往的叔侄通信中,傅斯年总是以长辈的口气发号施令,而傅乐焕总是唯唯诺诺地满口称是。想不到出洋没一年,这位侄子竟涉及起政治,教训起自己来了。到了台湾之后,傅斯年念及旧情以及乐焕的才学,曾多次致信致电召其学成后赴台就事。但傅乐焕却最终选择投奔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大陆。他于1951年回到北京,初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翌年调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授。他埋头治史,跻身国内外最有影响的辽金史学专家之列,著有《满族简史》、《金史》等。

当“文革”风暴到来之时,傅乐焕首当其冲,成为中央民族学院首批牛鬼蛇神遭到批斗,主要还是受傅斯年牵连,说他是国民党的忠实走狗傅斯年安插在大陆的特务,对他进行无休止的关押逼供和残酷折磨。傅乐焕痛苦至极,丢下三个孩子,选择以死抗争,投湖自杀。

大师亲炙的隋唐史专家傅乐成

傅乐成是傅斯年的亲侄子,傅斯巖(孟博)之子,圈中朋友多昵称其为“傅二爷”。

1930年,傅斯巖举家迁至济南。时已9岁的傅乐成就读于东流水虹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小。毕业后,被伯父傅斯年接至北平,供他进辅仁中学读书。傅斯年平时对他督责甚严,还亲自教他英语。傅乐成参加“一二·九”运动时被捕,又是由傅斯年保释出狱。

1945年,他从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到台湾大学任教。1954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获荣誉博士学位后,又返回台湾,先后任几所大学的教授。

在台大历史系任助教时,傅乐成与伯父傅斯年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得受大师亲炙。傅斯年对侄子说:“我在你这个年龄,业已成名久矣!”傅乐成深感惭愧,检束行为,发愤读书。最初他研习秦汉史,傅斯年随时告诉他一些读书方法,还时常与他讨论有关汉代的问题。傅乐成曾写过两三篇有关汉代的文章,傅斯年看了,告诉他:“论文不是那样写法。”直到1950年末,傅乐成写了《西汉的几个政治集团》一文,傅斯年才稍感满意,说比他想象的好。其后不几日,傅斯年便遽离人世。傅乐成对伯父充满感激,他说:“古人去我已远,今人亦多似雾里看花,只有先伯对我最亲切,最使我不能忘怀,也最值得我崇拜。”

可以告慰其先伯的是,傅乐成倾力写出了60万字的扛鼎之作《中国通史》,其后还有《汉唐史论集》《隋唐五代史》等著作问世,成为其衣钵传人。

魂归故里的中西交通史专家傅乐淑

傅乐淑是傅斯年的侄女,1917年生于济南,1931年考入运署街省立第一女子中学读初中。1934年,傅斯年接其到北平上学,进入北平师范大学附中高中部。

傅乐淑后考入燕京大学,1947年考取山东省公费留美就读斯坦福大学,又转芝加哥大学就读,1952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后旅居美国,先后任教于南加州大学等。傅乐淑初治元史,后兼治清史,并曾专注于清初中西关系史,在海内外有影响的著述达十几种之多。她是中西交通史的专家,其《中西交通史编年》是这个领域的重要著作。《中西关系资料编年史》也是她的代表性专著,其扉页有自题诗句:“这是我的书/更是我魂的展现/有一天我终将逝去/而它却还在绵延。”

虽终身未婚,独处异域五十余年,傅乐淑依然心向故土。她曾几次回国探亲,并到北大等高校作学术交流,并从累年的积蓄中捐出4万美元,在中央民族大学设立“春晖”、“花萼”奖学金,每年资助蒙、藏、满、回少数民族的贫寒学子。2003年,傅乐淑病逝于美国加州,根据其遗愿,她的侄子傅翔奉其骨灰回国,葬于聊城傅氏祖茔。

学业荒废的漂泊者傅仁轨

傅斯年的侄子中出了三位历史学家,而他与俞大婇唯一的儿子傅仁轨却落魄一生。傅仁轨生于1935年,自小聪慧无比,身为名门闺秀的俞大婇在其5岁时即教他念英文,他最喜欢国文和历史。抗战期间,他随父母迁居四川南溪李庄。

1947年7月,傅斯年携妻将子赴美治病,傅仁轨入洛杉矶新港一所私立小学就读。次年8月,傅氏伉俪回国,却将小学尚未毕业的儿子留在美国。傅仁轨聪明活泼,长得一副清秀的面孔,十几岁就已自立。在美读书期间,他年年都拿奖学金。他常在信中与父亲谈论天下大事,还把学校发的零用钱和自己打工所得的报酬寄回家中。傅斯年对儿子非常满意,唯一使他不安的是“没有给仁轨留过一个钱”。1950年12月,时任台大校长的傅斯年发病猝死,15岁的仁轨正在美国读中学,没有钱回台奔丧,只给悲痛中的母亲写来一封安慰信。傅仁轨只身在美国求学与工作,其间受美国兴起的“嬉皮士”风气影响,不幸染上恶习,学业荒废,穷困潦倒,一生未婚。傅仁轨曾读到岱峻的《发现李庄》一书,勾起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便用英文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结尾用中文落款,“傅仁轨”三个字写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岱峻始信人们的传言,傅斯年的儿子已经不会使用中文了。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