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不应受到谴责吗?

2016-08-28 07:50:51 来源:济宁新闻网

赶最近的热点事件,说说我的看法。

我和大辉认识很多年了。

最早认识他是看他的博客,总有一些最新的技术介绍。我印象很深的是 06 年左右看到他介绍 Memcache 在 LiveJournal 上的应用,当时国内第一波 Web 2.0 都要应对大访问压力,这是我看到最早的、有份量的关于 Memcache 的介绍。

07 年左右我在一次饭局上见到他本人,才发现竟然是校友,只比我高三届,可惜我们在学校并不认识。我的朋友里大学同学、校友很少,但我相信即便不是校友,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也不会妨碍我们成为朋友。那次饭局上我谈起自己正在翻译一本技术书籍,他马上很热心地问我能帮什么忙,而且,后来真的为我翻译的这本书帮了不少忙。

大辉去了丁香园之后,我在杭州和他见过几次。有一次丁香园刚刚顶过去一轮恶意 DDoS 的攻击,他被这事搞得焦头烂额。诉苦之余,他还以亲身经历告诉我遇到 DDoS 应该怎么办,我当时刚负责整个公司的业务,对这种问题一无所知,有了他的经验,心里就有底多了。

还有几次是他邀我去丁香园玩,也问我有没有意向加入。于是我问起他关于公司业务和技术团队的情况,他每次都可以逐个讲解现有产品的定位和目的、现状是什么、有什么问题、未来还需要做什么,公司各个技术团队的现状、目前遇到的问题、未来可能要遇到的问题,以及公司技术团队需要补充什么样的人才。各个方面都可以讲得条理清晰、细致入微,绝对不是夸夸其谈。

有时候他还会讲讲重大的判断。我现在回想,有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他的判断都是比较准确的,也确实为丁香园树立了不小的优势。比如转型移动连百度这么大的公司都后知后觉了好几年;比如努力做微信公众号我很长时间里一直不屑于手机阅读呢;比如重视数据业务很多人到现在还想不到利用自己沉淀的数字资本创造价值呢

除此之外我们主要是在网上交流。在网络上,他的很多行为我并不赞同,甚至反感。比如我就不同意在社交网络上花很多时间,很多吵架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自降身价又浪费时间。但是既然花了这么多时间,还能把公司业务讲得这么清楚,考虑得这样深入,对形势有这样的判断力,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一直在留心各种信息并且在持续思考。我认识的人里面,能做到这点的并不多。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在他那里,工作和生活大概就像水和酒精一样交融混合,已经完全分不开了。这样的迹象也确实不少,比如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丁香园的业务,看起来很多时候是完全融为一体的。

这样的状态可能确实少见,但从逻辑上分析,没有哪家迅速成长的公司能忍受这种不对长达六年,所以这不是不对,只是很难用现成的头衔或框架去定义而已。虽然我是开发出身,但我也不赞同CTO 一定要是开发出身的观点。我亲眼见过运维出身的 CTO,照样可以把整个开发团队管得很好,只要他能塑造正确的技术价值观、能尊重技术的规律、能打造出有凝聚力的技术团队。谚语说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但没法永远欺骗所有人。如果大辉没有足够的技术素养,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公认技术不错的家伙一直和他是朋友呢。

如果承认大辉的贡献,承认他的技术素养和眼光,承认他不能用某些固定的条条框框来评价,那么开发上的亲历亲为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他或许不写代码,不做 Code Review,只要他知道怎么判断代码的好坏,或者能找到正确代码好坏的人,只要他懂得 Code Review 的价值,在团队成员进行 Code Review 的时候给予热情肯定而不是粗暴制止,就没有问题。

以上是我认识的大辉。关于本次的离职风波,具体的细节我不了解。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结合我自己以及身边朋友的经历,离职时候如何兑现之前的承诺,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所以我来谈谈一般看法。

我总觉得,中国的 IT 人员处在矛盾的境地里。一方面,IT 系统本身就是讲规矩、按逻辑,严密构造起来的,这也影响了大家日常的工作习惯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在 IT 之外的世界,尤其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领域,规矩、逻辑、道理似乎又那么的苍白无力,承诺和约定最后往往被证明是废纸一张。在这样的处境里,一个人要想成功,往往不得不冒着精神分裂的风险两面作战,争当幸存者。这种选择有着很大的风险,更加不幸的是,最后的幸存者常常能获得媒体和公众的各种光环,对于未能幸存的人员,则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所以,如果你真的不幸被坑了,似乎也只能认命,没什么道理可讲。但是,世界真的应该是这样的吗?

斯大林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胜利者是不应当受到谴责的。这句话在我国被某些人奉为圭臬,因为它的背面就是不管用什么手段,赢了就有道德豁免权,以此增加自己予取予夺、搬弄是非的底气。但是,我们同样应当看到斯大林身后,苏联历史的背面:美苏争霸经常是这样的局面,在美国这边,不管谁当选,只要上位,各种机构和智囊团都会按照规矩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本届政府服务;而在苏联这边,领导人一方面要应付国外的挑战,另一方面还得高度紧张时刻关注苏共中央的局势,保证后院不会起火。在我看来,第一种模式显然更正常,也更适合让大多数人专心投入,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当斯大林说胜利者是不应当受到谴责的时候,很可能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的自我安慰。不幸的是,这千辛万苦恰恰来自他所塑造的体制,他所栖身的环境。作为领导者,不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不讲究游戏规则,也不管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代价,更不关心后续产生了多少糟糕的影响,只为了让自己成为不受谴责的胜利者,这本身就是值得谴责的。

当然,普通人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寻找不认同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环境。世界很大,选择很多,正常的人和公司总是存在的,放弃虚无缥缈的画饼,我们能生活得踏实许多。

济宁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