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问答火了之后,医生版也来了

2016-07-12 13:43:58 来源:济宁新闻网

在去医院就诊前或是从医院回来之后,人们解答疑问的需求并不在少数。

比如,某种症状是否需要去看医生、看哪一个科室的医生,或是某种检查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疑问的解答往往无法通过搜索引擎获得,但是也不一定都需要通过去医院挂号,与医生面对面来解决。

最近,丁香园在医学科普账号推出了一个新的公众账号「来问医生」。这是个基于微信平台的 app,用户可以通过科室、疾病找到丁香医生认证过的医生,通过付费的方式提问,每个问题的价格从 10 元、20 元、40 元、80 元不等。

但这并不是正式问诊。丁香园将「来问医生」定位在线上咨询。医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回答患者付费提出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明确诊断,也不能开具处方,仅仅代表的是医生的建议。

患者在提问的时候,除了用文字描述不舒服的部位、主要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之前的就诊情况之外,还可以上传症状部位或者检查单的照片,帮助医生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在医生给出回答之后,还有两次免费追问的机会。

每个问题在提出的时候都是默认私密的,获得回答之后,如果愿意的话,用户可以将收到的回答设置成公开,其他用户可以付一元看这个答案。这个答案每被别的用户付费看一次,一元的收入由提问者和回答问题的医生平分。

公开问题的答案可以分享到社交网络,用户也可以分享医生的「来问医生」二维码,将医生推荐给朋友。

这个模式与前一阵子流行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有些类似,事实上,丁香园的这款医疗付费问答产品就是在一款名叫「大弓」的基础上开发的,当时「大弓」上线之时没有引发多少关注,用户付费向专业大 V 提问,大 V 用一分钟的语音回答问题直到「分答」上线才被更多人所了解。

只是「来问医生」最终的产品形态已经与「大弓」大为不同。

今年四月的某一天,Aether(大弓的开发者)通过 keso 重新联系到了我,让我体验了一下大弓,几分钟之后,我就觉得,这个产品形态非常适合做在线医疗问答,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产品。丁香园 CTO 冯大辉在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小道消息」里写道。

完成付费授权之后,丁香园产品团队内部直接将丁香园版本的「大弓」改名「来问医生」,放在朋友圈里小范围测试,结果发现语音问答产品直接拿来用的话,并不适合医患沟通的场景。在这个基础上,丁香园从内部各个产品部门抽调出了一个团队,重新设计和开发「来问医生」。

我们觉得原有的设计跟整个医患问答有些不适应,但还是保留了一些东西。初洋是丁香园医学产品负责人,也是「来问医生」的项目负责人,他告诉《好奇心日报》,比如现在每个提问有若干档的价格可以选择,就是大弓留下来的。

可以说,从「大弓」那里保留下来的是整个产品的框架,以及用户在使用上的低门槛:不需要单独下载一个应用,只需要微信登录就可以了。

我们不认为每个人都需要频繁地打开这个 app,只要在需要的时候想到它就可以了。初洋表示。

到最后,「来问医生」成了现在的样子,医生用文字回答患者的问题,相比起更娱乐化的「分答」类产品,作为一个医疗问答产品,「来问医生」说他们更注重的是隐私。

在正式上线之前,「来问医生」已经在内部试运营了几天。目前,「来问医生」并没有开放医生注册,而是采用平台邀请制,只有经过丁香园认证的医生才可以入驻,而入驻的医生通过回答问题,才可以获得邀请其他医生注册的邀请码。

在患者获得医疗信息的需求之外,「来问医生」还想解决医生要不要给患者联系方式的问题。

患者想加你微信,后面有问题还可以再咨询,但是有个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医生的碎片时间也是有价值的。初洋解释道,以后,医生再遇到患者想要联系方式,可以拿出来问医生的二维码。

同样是用微信登录,扫「来问医生」的二维码意味着在医患关系上继续保持联系,医生的个人生活也因此分开。不过,医生对此也有所顾虑,一位刚刚注册的医生表示,不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来问医生」链接,他说:平时熟人都是直接来咨询的,给他们看到这个不太好。

济宁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