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 CEO 王俊煜正式对外宣布,其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外界传闻,阿里巴巴花了 2 亿美元全资收购了豌豆荚。但关于收购金额的具体数字,双方都没有透露。
不少媒体发文章表示惋惜,因为豌豆荚上一轮融资 1.2 亿美元,估值将近 10 亿美元,而豌豆荚创立到今天,从外界能查询到的数字,似乎融资额超过了 2 亿美元。而同是应用分发市场的 91 ,2 年前被百度 19 亿美元收购。所以对比之下,无论如何计算,被阿里巴巴 2 亿美元收购,豌豆荚都不是一次「成功的」创业。
一次创业的成功是所有事情都做对了,而失败,可能只是因为在错误的时机做错了一件事。
这篇文章不探讨豌豆荚的成败,不探讨应用分发市场,我想聊聊王俊煜,聊聊这个中国创业者里最有理想主义情怀的极客,我愿意相信并且祝福,他在接下来肯定会做出更伟大的产品。
了如指掌
我 08 年认识俊煜,那时他还在 Google 中国,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熟,翻看以前的聊天记录,发现 08-10 年那几年,我们一直在 Gtalk 上讨论 Google 各种技术问题和政策,那时他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哥们是一个逻辑严谨,思路宽阔的人。
虽然他当时在用户体验团队工作,但无论我咨询他哪个分支产品的问题,他都能给出答案,他曾经不厌其烦地给我分析,为什么中国作家抗议 Google 扫描图书(09 年)其实是对其原理的误解,他甚至告诉我,为什么他认为 Google 退出中国不是一个好主意。当然,他最后加了一句,「如果你写文章,别说是我说的」。就这样,深藏功与名。
一个普通员工,对公司所有业务都了如指掌,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非常喜欢这家公司,二是他学习研究能力非常强。我相信他两个原因都占了。
他是我见过在大公司里,对公司所有产品最了如指掌的非高层管理人员。
谦卑
好多年前,媒体经常报道说 Google 的午餐是全世界最好的午餐,我就一直想去尝一尝。而第一次在 Google 吃饭,就是俊煜领进去的,那是 09 年 6 月。
那是我第一次面基俊煜,原来眼前这个穿着黑色衣服汗流浃背的小胖就是比我大两届的广东高考状元啊。当时俊煜在博客圈是小有名气的,而我那个时候只是某门户的一个小编辑而已,饭毕,他带我和我前女友逛了 Google 北京总部,毫无架子地给我们介绍 Google 各种设备和公司氛围。
1 年多后,他创立了豌豆荚,在他担任豌豆荚 CEO 期间,由于工作或其它原因,我们大约 1 年会碰面一次,每次交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你会发现,每一次交谈,眼前这个已经不再是小胖的人,依然保持着几年前那种谦卑和平易近人,无论你是谁,他都愿意和你平等交流。我想,可能知识越丰富的人,越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并相信别人身上总有他能学习的东西。
他是我见过在创业公司里,最谦卑的创始人。
效率
好几年前,豌豆荚还在德胜门的时候,我经常去他们办公室,看到豌豆荚团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生产力工具。
包括但不限于 Google 企业邮箱、Google 日历、Google 文档、Dropbox、Asana、Basecamp、Trello、Geckoboard、Google Analytics、Jira、Zapier、IFTTT、RescueTime
你很难在中国任何其它团队,找到使用如此之多生产力工具的人。
甚至,他们开发了公司内部的晚餐系统。当他们办公室还在德胜门的时候,公司给每个员工提供统一的午餐,而晚餐,则由阿姨负责订外卖。当时豌豆荚大约有 100 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于是负责订外卖的阿姨就从下午 4 点开始用纸笔统计谁要吃什么外卖,然后 5 点点餐。
在俊煜和豌豆荚的工程师看来,这种做法效率是极其低下的。于是他们开发了一个内部的点餐系统,每天 5 点前所有员工在系统里点好外卖,统一输出给阿姨。
可能是在 Google 工作过的原因,他非常认可「工具提高效率」,他自己也亲自写过几个内部系统。2011 年 11 月,俊煜和我还有好几个朋友,曾经试图组织一个「生产力论坛」,每周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的团队如何利用工具提高生产力。
3 年前我还在极客公园的时候,邀请俊煜做一次关于团队效率的分享,他一口答应了,这个话题对他来说,实在有太多可以说的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工具,平均每年要为每个员工支付大约 2000 元的费用,这些工具的花费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并不是沉重的负担,相反在工具的帮助下,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让团队在工作中「更舒服」才是俊煜关注的重点。
我们希望用全世界最简单好用的工具帮我们做最简单最好用的产品,只有我们用了最好的产品,才能做出最好的产品。
这是他在那次演讲里说到的。
他是我见过的 CEO 里,最重视生产力,最懂得如何用工具提高效率的人。
情怀
互联网公司喜欢输出情怀,输出一次是 pR,输出两次是有计划的 pR,而常年累月地输出情怀,则是真的有情怀。
我对情怀的理解是:我们正在做的这件事可能并不直接盈利,但它是一件能推动某种进步或改变的事,于是我们坚持去做。
豌豆荚就是一家持续输出情怀的公司。
在中国开发过 Android 应用的人都知道,中国有数十上百个安卓市场,在众多安卓市场里,最「干净」的,非豌豆荚莫属。不管是从软件的界面、还是安装后它是否对你手机「动手脚」、是否给你带来「全家桶」,豌豆荚在安卓市场里都是一朵奇葩,一朵相对干净的奇葩。
坚持不耍流氓,是一种难得的情怀,是中国这片土地难得的清新。
另一件事,也能看出豌豆荚和俊煜的情怀 豌豆荚设计奖。豌豆荚从 2011 年以来一直通过「豌豆荚设计奖」帮用户发现最高质量的应用。
2011 年的时候, iOS 上出现了很多设计精美的 app,而 Android 平台,大多数 app 还是「土土的」。这个时候,豌豆荚策划了「豌豆荚设计奖」,希望通过人工筛选的方式,为用户推荐设计精美的应用,为 Android 应用的设计推荐更精美的标准,共同努力提高 Android 应用的质量。
豌豆荚设计奖只选择设计够好的,从不要考虑下载量。所以你经常会看到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应用,也登上了豌豆荚设计奖。
那时我是某个移动客户端的产品负责人,我以为和我见过大多数国内的颁奖类似,设计奖是可以「购买」的。于是我当时找俊煜以及其他豌豆荚的人,想方设法希望能让豌豆荚给我们的客户端颁个设计奖。但他们把我拒绝了,他们告诉我,豌豆荚设计奖是公平公正的,每周,他们都会讨论、投票选出当周的设计奖得主,他们的客户端、网站有合作广告位,那些推广位置可以谈,但设计奖是绝对不能靠「关系」或「金钱」换取的。
于是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和他们的 BD 谈广告位的合作,并下定决心,要在下一个大版本里,将我们的客户端设计得更精美。
我想,在这片充满了污染的土地里,确实还有一帮年轻人,一群单纯喜欢自己做的事情的年轻人,一群认为自己正在做正确事情的年轻人,他们可以亮亮堂堂地把事情做好、做大,即使在中国。
经过六年,我相信的很多事情仍然没有改变。是的,我碰了不少钉子,明白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好心也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可 但我并不想因此吸取什么「在中国不能这样或那样做事情」的教训。即使更难,我仍然会按照我认为对的方式去继续向前,这样子才能问心无愧。
俊煜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
他是我见过的中国创业者里,最有理想情怀的人之一。
极客
豌豆荚的商业化做得确实不够好,因为它做得不够好,我们所有人都能挤出一个原因说它做得不好。这样的评价对创业者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创业成功是你把所有事情都做对了,而不成功,则可能只是因为其中一件事没有在正确的时机做对。
有很多人笑话豌豆荚,说 2 年前本可以以 10 亿的高价卖掉,而现在只能 2 亿贱卖让投资人「退出」。在我看来,豌豆荚没有在 2 年前卖掉,是因为「不相信」。
他们不相信,在巨头之下,豌豆荚作为应用市场就没有生存之地;他们不相信,豌豆荚只能做应用分发市场,他们认为他们能做更多,实际上,他们确实做了更多,比如「一览」、比如「开眼」。
我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不相信」。创业者不相信这个世界已经是完美的,他们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世界。我在俊煜身上看到了这种「不相信」,看到了这种创业精神,或者说,这种极客精神。
曾经我做过一次对外的关于「极客」的定义:
按照这个定义,俊煜是我见过的创始人里,最极客的一个。
祝福
关于俊煜,他是:
这样的人,如果创业不成功,只有两个原因,运气不好,或在商业化上做得不够好。他今年才 31 岁,他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一个既有理想、有情怀又能在商业取得成功的产品。
就像他在博客里说:
生命短暂,我还希望能创造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继续专注在我真正 passionate 的事情上,帮更多的对世界保持兴趣的人去发现更大更美好的世界。也许在外界看起来,这些事情会更 你懂的,但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做这些事情,哪怕赚了再多好几个数量级的钱,当我老去的时候,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和之前的唯一区别是,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我相信我有能力让这些事业取得更大的、商业上的成功。
我十分相信,经历过豌豆荚的创业,他已经知道且有能力做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
而关于运气,有理想情怀的极客,我相信,他们的运气都不会差。
祝福俊煜。
济宁IT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