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思维

2016-05-28 08:15:32 来源:济宁新闻网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据报道,小米公司近日透露,其2015年营收为780亿元,较2014年的743亿元仅仅增长了5%,而2014年是增长了135%。因此,市场上对小米目前 450亿美元的估值存在争议,因为小米成长性在急速下滑。

与此同时,一向低调的华为公司在最近被媒体高频曝光,这家全球化的高科技公司被认为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榜样。在挺进消费领域之后,华为自主品牌手机在国内攻城略地。与小米主要面向低端消费者不同,华为手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拥有自主研发的芯片以及众多专利,并向苹果手机授权了数百专利,现在正在起诉三星公司侵犯华为知识产权。

这两家公司目前不同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下舆论对比的焦点。小米是中国“互联网思维”的践行者,其创始人雷军曾提出过“飞猪理论”,意思是企业要学会借势而起。但是,虽然小米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小米过度重视营销而非技术创新的做法不敢苟同,他们认为,小米虽然抓住了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大幅增长的“势”,但是缺乏技术积累与创新却难以走远。

小米非常重视借助品牌进行多元化发展,通过外观设计以及品牌塑造,向那些门槛较低的电子消费品领域迈进,比如空气净化器、电视机、电饭煲、互联网汽车等,甚至还将推出自己的无人机。这种营造“生态”或者“商业模式”的做法是互联网企业思维的产物。另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乐视,已经涉足体育、云计算、汽车、影视等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公司的估值,资本也蜂拥而入。与小米从手机硬件为主业发家不同,乐视则是首先以影视内容创造了神话。

这种在没有核心竞争力基础上依靠某种商业模式或生态的做法,现在面临着很多的质疑。比如小米估值的支柱智能手机,如果其增长放缓,将会导致整个公司面临考验,毕竟小米其他电子消费品至少目前看并未成功,还需要不断的投入。而乐视依靠资本运作得到的过高估值,也有很多市场人士称看不懂,目前,其超过3000亿的估值更多依靠所谓颠覆生态的口号。事实上,要维持如此高估值,不仅需要更多的故事,还需要真金白银的收入与前景。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等创造了新市场空间。中国传统产业与市场新需求脱钩是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崛起的时代背景,他们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与消费者直接面对,改变了中国传统产业不重视客户体验的旧习惯。因此,这些以“互联网思维(客户至上)”为指导并站在风口(消费升级)的公司迅速崛起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抓住客户需求并迎合消费升级只能为自己创造先入为主的商业机遇,并不等于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因为竞争对手很容易复制这些商业模式,并展开残酷的价格战竞争。小米的成功刺激了诸多国产手机品牌诞生,但那些拥有长期技术积累的公司最终脱颖而出,比如华为、OppO等。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赛,而不是计时赛。

但是,像小米、乐视这些利用单一业务迅速崛起的公司,以自己的品牌价值,通过资本市场大举融资,借助品牌进行多元化投资,这种规模扩张提高了公司的估值水平,但也让公司更像是风险投资商,在诸多没有太大技术门槛的领域下注,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接续增长放缓的主业,试图复制自己以往的模式与成功。这一点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不同,后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研发新技术中,而不是在简单复制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因此,这些站在风口捞取了第一桶金的公司,现在进化到第二阶段,即成为风险投资商,什么概念火爆就做什么,利用自己的资金、品牌以及可以重金聘请人才的优势占据先机,比如最近的互联网汽车、VR等概念。而基于他们曾经的巨大成功以及拥有的经验、资源,很多投资者也愿意提供融资。在源源不断资金的支持下,这些公司持续投资扩张,撒网捕鱼,呈现出泡沫化的迹象。

目前很难判断这种策略会不会成功,因为如果赌对了一个领域就会脱颖而出,就像风险投资一样,取得巨大成功。但是,这种不依靠长期技术投入以及技术创新,而更在意短期投机的做法,无疑是不值得提倡的,但这些公司又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在这一点上,华为扎扎实实做研发确实值得学习,毕竟一个国家经济的竞争力,不是靠商业模式,而是靠技术水平。(编辑 欧阳觅剑)

济宁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