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改进党的作风

2016-10-09 16:55:03 来源:济宁新闻网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改进党的作风是新形势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贯要求。改进党的作风,应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为作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党的作风的实质,是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的体现。作风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积淀,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因此,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会有好转,松一松就会有反弹,老的作风问题解决了,新的作风问题又会出现,或老问题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党的历史上,抓作风并非首次。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纠风之难,更难在长久、难在防止反复。在群众眼里,“一阵风”式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优良作风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改进作风,不仅是一场思想洗礼,也是一次制度机制变革。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因而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只有切实搞好党的制度建设,才能有效抑制不良作风滋长蔓延,并使党的优良作风因广大党员普遍遵守有关制度而日益得到发扬光大。

不断提高党的作风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改进党的作风,必须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要提高制度建设的现实针对性。制度建设要反映时代要求,解决现实问题。时代在发展,党的作风建设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的视角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当前,要特别注重围绕推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的解决来推进制度建设,切实提高作风制度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二是要提高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作风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着眼全局、着眼长远搞好顶层设计。当前,要加强作风制度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注重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的配套,着力加强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制度的整体功能和实际效能,使制度能够管得住现在、跟得上发展、经得起检验,着力构建一整套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三是要提高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证明,一项制度要能够长期执行、长期发挥作用,首先制度本身必须是可以遵守、可以操作、可以监督检查的。因此,要防止制度内容繁杂,空洞无物,使笼统的规定尽量明确化,使原则的表述尽量具体化,确保建立的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让大家记得住、传得开、行得通。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建设贵在执行。从实践来看,党的作风制度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是没有制度约束,而是不执行、“软执行”,结果形成“一人违纪,众者随之”的“破窗效应”。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因此,改进党的作风,必须坚持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把制度执行放到与制度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用严格的执行保证制度建设实际效果。

要营造制度的执行氛围。党的制度要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必须以广大党员、干部的认同为基础。全党同志都要强化制度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制度的使命感和自觉性,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是一级组织、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头人,是狠抓制度落实的关键人物。如果领导干部不执行或者变通执行,那么制度就可能失去应有的刚性,使制度成为“稻草人”、“聋子的耳朵”,大大降低制度的执行力。因此,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切实做到感情面前不突破、利益面前不变通、干扰面前不迂回、难题面前不退缩,真正让制度“动”起来、“活”起来、“硬”起来,从而带动和促进制度的有效执行。

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有效地监督检查是制度执行力的“防火墙”、和“倍增器”。没有监督检查,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更谈不上执行力。因此,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制度执行不力,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切实改变“制度执行不执行无所谓”、“制度执行不执行一个样”,甚至认为谁“执行制度执行得好反而吃亏”的状况,使制度规范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张 浩)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