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热饮杯盖上、三角形里面的那个“6”字,说明杯盖的材料是6号塑料聚苯乙烯(pS),它在高温下会释放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喝热饮最好不要直接对着热饮杯盖喝,把杯子盖拿走再喝比较安全。
也有人说三角形里的数字是7,就可以安全地用杯盖直饮热饮了。
这个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它真的会释放有害物质吗?
昨天,记者分别去麦当劳、星巴克买了两杯热饮,顺便又去85℃以及路过的几家奶茶店看了看,热饮杯盖上三角形内的数字均为“6”,下方还有“pS”字样。
那么冷的天,大多数人会选择喝热饮。边走边喝,当然不会拿走杯盖,使用盖子上的饮用口,不仅方便,而且饮料也不会洒出来。
但是正在看文章的你,应该也跟我街头采访的几位小伙伴差不多,不太留意杯盖上的这个数字吧。
“你注意过杯盖上的三角形标志吗?”我问一位年轻小哥。
“注意过,它就在开口的边上,拿起来喝就看到了,但不知道什么意思,一直想知道,一直不知道。”小哥说。
“你知道这个6是什么意思吗?”我问一位女同学。
“没特别留意哎。有什么奇怪的吗?”女同学很疑惑我问她这个问题。
网友称标注“6”号的杯盖
用来喝热饮有毒
近日在微博上,这个“潜伏”在杯盖上的数字突然爆出惊人消息,带“6”的杯盖是不安全的。
有网友发微博称: “6”号热饮杯盖遇热有毒!以后买热饮时,一定要看一下外带杯盖的型号,是“5”还是“6”,“5”的安全温度是130℃,“6”号的是70℃。如果热饮超过70℃就可能会溶解出有毒物质,现在市场上普遍都是“6”号盖。
有网友还给出了非常科学的“指点”:最常用的6号塑料材料是聚苯乙烯,遇热可能会“放毒”,喝热饮最好不要带盖喝。
这些带着“求扩散”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很多小伙伴在喝热饮时,已经取下了杯盖,看着袅袅的热气从杯子上飘走,也不心疼了。
真这样,那不是要绝了我们直接用杯盖喝热饮的路?记者遍寻饮料店,热饮杯盖上难见“5”的影子。
数字“6”代表聚苯乙烯
用于食品包装没问题
这个小小的“6”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昨天,我在线采访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工作人员给我发来一份国家关于《塑料制品的标志》文件,编码GB/T16288-2008。
原来,这“6”是某一种塑料的代号,配合上一个小小的三角形,你还可以看见旁边有两个字pS。代表的塑料具体学名叫聚苯乙烯。
记者了解到,塑料一共有140多个品种,不同的塑料有不同的代号,就跟我们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姓名,这样便于塑料摒弃以后的回收利用,因为不同种类的塑料混在一起没法处理,同一种类的可以混在一起进行处理。
就6号而言,聚苯乙烯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只要有生产许可证QS,用于食品包装是没有问题的。
“6”号塑料杯杯盖,在热饮时是稳定的
对“6”号材料聚苯乙烯做成的杯盖,是否像微博里传说的那样,不能用于直接饮用热饮?
记者采访了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冯杰(浙江省塑料工程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他说:“聚苯乙烯是发泡塑料的主要材料,我们日常所用的泡沫快餐盒、飞机上的航空水杯、泡沫箱等都是聚苯乙烯做的。它的耐热温度约为90度,网上说的盖着盖子喝热饮会析出有害物质,我认为有点夸张了。”
饮料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各种配料,加上搅拌,盖上盖子之前,温度不会超过90℃。
“6号聚苯乙烯和5号聚丙烯本身都是很稳定的单体。”冯杰解释,在生产其他塑料制品时,可能会添加增塑剂等一些小分子材料,小分子材料受热是很容易被析出的。“而6号聚苯乙烯和5号聚丙烯的流动性非常好,在生产的时候不需要添加增塑剂等加填料。也就说,用它做的塑料制品很难会有其他物质析出来。”
如果需要做成不同的颜色,就需要加各种颜料。颜料在油性物质中比较容易析出来,而一般饮料都是水性的,是不会在喝饮料中析出的。
“再来说热饮,我们在喝热饮时,一般能入口最高也就是七八十度,而且时间很短,喝一口就放下了。所以,我认为这种材料对喝热饮的影响没网上说得那么夸张。在我们行业内,聚丙烯和聚苯乙烯是最简单、最稳定、最安全的材料之一,如果这两种材料都不安全,那其他塑料制品就更不可靠了。”
小伙伴们,放心喝吧。
《塑料制品的标志》文件里有这些规定,看看塑料制品上,三角形里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0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都是用这种材质做成的。耐热至70℃,不宜装酸碱性饮料(此句记者标注,下同)。
“02”——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于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03”——pVC(聚氯乙烯)
易产生两种有毒有害物质,已较少用于包装食品。
“04”——LDpE(低密度聚乙烯)
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
“05”——pp(聚丙烯)
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
“06”——pS(聚苯乙烯)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
“7号”——pC是其他塑料代码
由于它质量轻、抗冲击和透明性好,主要用于制造水壶、水杯、奶瓶。pC中残留有有毒的物质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本报记者 陈伟利/文 梁津铭/制图)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