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复建工程项目于昨日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淮安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场所,青龙寺复建后,也将成为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的重要景点。按照项目计划,青龙寺主体工程预计3个月内完成,百年古寺即将佛光再现。
青龙寺原名青龙庵,坐落于里运河北岸越河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尼僧通福募资扩建,历史上曾是淮安有名的佛教场所,南来北往的船只均慕名到此停泊,参拜敬香。
据有关资料显示,青龙寺原为尼姑庵,禅房两层,其大梁上仍有“大清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主持比丘尼通福募建”字样,是目前淮安已发现的最早的古建筑之一。“文革”期间,青龙寺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年久失修,现已残破不堪,仅存禅房及少量辅房。寺内早年所植的两株银杏至今尚存有一株,是淮安城区几株二百五十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之一,另有一古井尚存,取名“龙泉”。
青龙寺作为宗教场所而深入坊间,建筑平面受北方建筑布局的影响较大,基本为传统的民居合院式布局,强调南北纵深轴线关系。青龙寺与传统的官式建筑相比,它的布局更接近于民居,由此推测青龙寺极有可能系“舍宅为寺”。
◎打造佛教公园 彰显庄重和谐
据悉,规划设计的青龙寺以其朴素的空间格局、纯净的院落空间、鲜明的建筑风格向人们传达着淡泊、宁静、朴素、超脱的内在精神,具有亲民性、朴实性和随意性。
据承担青龙寺规划设计任务的工作人员介绍,青龙寺复建工程将本着尊重历史、与遗存相协调的原则,在保留原厢房、古树和古井的基础上,新建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观音殿、僧僚房等基础设施,总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在设计构思上,按照构建生态园林、佛教公园的目标,整个建筑将最大程度与沿河自然环境相融合。“青龙寺的设计立足于‘创造未来宗教文化’的基点,从淮安人文文化、青龙寺的历史渊源以及对传统中国的评价出发。”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青龙寺将采用仿明清的建筑形制,选择瓦、石、铜为所有建筑外形的主要材料,绿化率达35%以上,寺内建筑将在绿色的衬托下彰显庄重、和谐和典雅。
◎传承宗教文化 吸引八方来客
据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许夕保介绍,2014年底至今年3月前,青龙寺建设项目先后完成工程立项,成立青龙寺复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门账户、地勘、建筑设计图审、青龙寺相关人员安置、建筑单位进场进行旧房拆除、土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开工建设后,预计3个月完成主体工程。
“青龙寺复建是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许夕保说,青龙寺是延续淮安城市历史的重要一脉,作为宗教场所,目前还有大量的信众,它的复建一方面是保护文物古迹和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青龙寺也是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的重要景点,未来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因此,青龙寺的存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青龙寺复建完成后,将与同区域内的基督教原福音堂、伊斯兰教清江古清真寺形成三教融合态势。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