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娘”是个好东西,有啥不会的,请教一下就行,应有尽有,比如怎么做一个操作性很强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但请教是一回事,关键是有些单位有些机构,直接就从网上扒拉下来了。环保部在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中就发现了两个单位存在照搬照抄问题。
重污染应急预案,借鉴别人的很正常。能够结合自身的条件与实际,为我所用,谁都没异议。问题是这些单位,态度有偏差,嘴上说比什么都重视,重视到放在心窝里的样子,实际上是假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连制订和实施这个预案的主体责任名字都写错,可想而知这套从网上扒拉下来的预案,从具体扒拉的“操盘手”,到拍板签字的一把手,预案全文肯定没看过,更让人不敢相信这个预案有可能落实到相关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执行过程中。
对于这两个单位来说,这是两个操作性为零的重污染应急预案。它意味着环保这个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落地。重污染应急预案假到连名字都说错的程度,分明是拿政令、法令不当回事,是拿事关生命健康的生存环境不当回事。或许上面来查的时候,他们说起来研究过、部署过、具体预案演练过,好对上面交差;当回事的可能是企业面对监管有了表面文章,出了问题找不出预案文本的缺漏。
保命护健康的重污染应急预案,连名字都写错,证明这项工作,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企业,依然是一项应付性工作,证明对这项工作他们毫不重视。因此,抓重污染应急预案的制订与落实,首先需要抓全方位的责任落实、作风落实,要让这些连名字都写错的机构和部门,处在被追责状态,让他们尝到对环境治理决策与法规不负责所必须承受的痛苦滋味。
环保部这纸通报,警示着有类似问题的部门和机构。这种不再留情的姿态,向社会彰显了监管的决心。同时,对于这些落实环保工作有口无心的“稻草人”,公众也在看执法部门怎么说、怎么处理。对于这些机构,人们不希望看到的是,监管执法部门不停地给他们机会,而是要看到切实的责任追究和真正的工作改善。
(摘编自2月28日《浙江日报》,原题为《应急预案,可以借鉴不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