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重霾数据“爆表” 信心可别丢掉

2017-01-15 03:31:01 来源:济宁新闻网

■在近期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即便一些地方污染物浓度长时间居高不下,大家依旧可以看到实时监测数据如实呈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值得点赞的巨大进步,反映了政府公开信息、坚定治霾的决心。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是精准治理、踏实治霾的重要一步

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心肺之患”让人焦虑,很多人从一早上起来开始,就不时地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查看实时空气质量数据和预报。

几年前,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什么是pM2.5、什么是霾、什么是空气质量指数。短短三四年时间里,我国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建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6项主要空气污染物监测,并实时发布监测信息。公众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的状况,遇到重污染天气时做好防护。日积月累、公开透明的数据,也是相关部门制定环保政策时的重要依据。从这个角度说,实时公开真实、详尽的数据,是一个值得点赞的巨大进步。

毋庸讳言,过去个别地方确实存在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现象,不仅导致监测数据和人们的实际感官感受“两张皮”,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近年来,有关部门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重拳打击,同时也在改革环保体制机制,铲除滋生造假的土壤。到去年11月底,338个地级市1400多个国控站点监测事权已全部上收,有效避免了个别地方在考核、评比等压力之下的造假行为,保障了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想要数据好看,动歪脑筋不管用了,只能在治理上想办法、出真招,推动环境质量切实改善。

在近期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即便一些地方污染物浓度长时间居高不下,大家依旧可以看到实时监测数据如实呈现,这反映了政府公开信息、坚定治霾的决心。公开环境信息,而不是想方设法遮丑,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大家,是精准治理、踏实治霾的重要一步。

人们刷手机,看数据,了解污染严重程度如何。观察治霾到底有没有成效,是不是同样应该通过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数据呢?在1月6日举行的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介绍,与2013年相比,2016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在改善,pM2.5浓度下降幅度在30%左右。监测数据表明,京津冀等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的。随后,这样的向好趋势,从来自其他各种渠道的大量数据中,也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大多数月份空气质量确有改善。然而,入冬以来,由于北方采暖季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再叠加上比较罕见的不利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频袭,显著拉高了全年的污染水平,也容易让人产生空气质量“一年不如一年”的错觉。

冬季污染加重,必须提前预防。实际上,有关部门此前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冬病夏治”早早动手。但现在看来,治污措施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对症下药,铁腕执法,才能逐步消除冬季重污染的病根。有理由相信,沿着正确路径,踏实认真治霾,做好精准治理,重污染天气会逐步减少。

在重霾频发,甚至空气污染数据“爆表”时,别丢掉信心。在气象条件好转,陶醉于美丽的朝霞、蓝天之时,别忘了环保。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力治污,社会各界为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努力,蓝天白云一定会逐步增多,人们一定能看到环境数据的持续改善。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