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5日新媒体专电 题:三问2017年首次重污染过程
“中国网事”记者
日前,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首个大雾红色预警和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7省市遭特强浓雾侵袭,涉及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
体感污染严重但为何没有启动“红色预警”?此轮污染为何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还要熬多久才能“重见天日”?为何感觉冬季雾霾如此难缠?“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为何这次没有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
“没想到早晨雾这么大,开车都看不见道边的路沿石了。路上好几次都找不到该转弯的路口。”家住济南东部的李奕4日清晨照旧开车上班,却没想到平常熟悉的上班路成了白茫茫一片。
很多网友有相同的疑问,此次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而且室外能见度很低,从直观上感觉污染程度超过了2016年末那次重污染过程。而当时很多地方都启动了重污染红色预警,可是这次却只启动了橙色预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表示,红色预警的启动条件是“AQI(空气质量指数)持续4天>200且持续2天>300或1天AQI达到500”,但根据预判此次重污染过程虽然持续时间长,但并没有达到启动红色预警的标准。能见度低主要还是由于雾比较大,霾相对小一些,AQI指数并未“爆表”。
可能网友还要问,相关部门发布的重污染预警和霾预警又有何不同呢?以北京为例,2016年12月7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霾橙色预警,北京市应急办则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除了两者发布单位不同之外,各自发布流程也不同。霾橙色预警是由中央气象台内部会商决定并自行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则是由设立在北京市环保局的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向北京市应急办提出发布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再由北京市应急办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
此外,发布两种预警的主要参考指标不同。霾预警参考的主要指标是能见度和pM2.5浓度,而应急办发布重污染预警的主要指标是AQI,AQI中除pM2.5外,还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等其他5项参考标准,所以pM2.5浓度并不能够完全左右AQI指数。
为何此轮重污染天气持续这么久?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一些网友在吐槽雾霾天气。北京网友王先生对记者说,如果北京的雾霾再这么严重下去,他将选择“出逃”,到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去。
“此刻,听着闺女入睡时一声声的咳嗽,再看看雾霾的消息,作为一个母亲,内心是多么崩溃!”天津市民刘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
持续的重雾霾天气开始让网友心情变得压抑,不愿外出,那么此轮雾霾天气为何持续时间如此之长?何时才能大口呼吸到新鲜空气呢?
记者从天津气象和环保部门采访了解到,此次重污染过程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不利的气象条件与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大两者叠加造成的。2016年冬天是近年来气象条件相对不利的一年,气温明显偏高,地面风速偏小,空气湿度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各项不利因素甚至超过了2013年的冬天。
专家介绍,此次重污染过程中污染物的成分硝酸盐占比较高,硫酸盐在个别时候比例也比较高,而硝酸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排放,而硫酸盐则是燃煤。加上不少地区上一轮空气污染没有彻底清除,颗粒物浓度仍较高,随着这次静稳天气形势,近地面持续高湿,使得颗粒物进一步在近地层大气中集聚、凝结,雾和霾再度发展。
“自然形成的云雾滴会在几小时内散去,但人为污染物排放导致过多云雾滴形成,会残留到次日的回合,累积成恶性循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说,这便是连续数天雾霾污染维持与加剧的原因。
4日,渤海湾将刮起东北风,风力不大,沿海地区的雾霾情况会略有好转,但本轮雾和霾要彻底结束,需等到1月8日。这意味着,本轮雾和霾或将贯穿整个“二九”。
“预警发布的价值,在于提前告知、提前减排并采取健康防护等应对措施。”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说,实际情况和预测并不会完全吻合,此轮重污染“前面污染走得慢了点,后面冷空气来得弱了点”。
为何冬季雾霾如此难缠?
专家表示,从2013年开始,很多地方的pM2.5浓度其实是逐年下降的。天津每年平均下降的比例都在10%,说明治霾是有效果的。但是到达一定阶段后,再要有大幅度的下降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北京近四年pM2.5呈持续改善趋势,2016年年均浓度较前一年下降9.9%,2016年重污染共39天,较2013年减少19天。
“重拳”治霾一直在路上。2016年12月29日,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小组组长、副省长张务锋签发了省级红色预警指令,责成济南、德州、聊城发布红色预警并启动I级应急响应。山东各级各有关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761人次,检查企业10374家次,巡查工地6139家次。各地停产企业1820家,停工工地2337个,限产企业2200家。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毛洪钧表示,对于雾霾天气,一方面人们应该正视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整体体量的上升,供暖面积、机动车数量等都在增加;另一方面,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倡导绿色出行,方便市民生活。
“空气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漫长过程。”于建华认为,要彻底消灭空气重污染,根本在于大范围区域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使其与区域环境容量相匹配。(采写记者:付光宇 梁天韵 萧海川 倪元锦)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