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毛伟豪)操作精度0.8毫米,具备人类无法达到的高稳定性的“手”和高精准度的“眼”,这就是最新一代“天玑”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过人之处”。目前该机器人已辅助实施2000多例手术,成功突破脊柱外科手术“禁区”,填补了上颈椎手术机器人的国际空白。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向记者介绍说,通过一系列核心技术群,“天玑”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手术路径的规划,更能精确引导内植物的植入,显著减少了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减少术中放射线暴露。此外,“天玑”0.8毫米的操作精度,领先于全球同类产品1.5毫米至2毫米的精度。
2015年,在“天玑”的辅助下,田伟团队成功为1位患有严重寰枢椎先天畸形合并颅底凹陷的43岁男性患者施行手术,完成被喻为“生命中枢”的上颈椎畸形手术,挑战了世界脊柱外科手术领域的“禁区”。这也是世界首例上颈椎(寰枢椎)机器人辅助手术。
过去,骨科手术长期存在人类“手”“眼”受限的瓶颈:一方面,因手术在骨骼内开展,人眼无法看到骨内,视觉上存在误差,损伤风险很高,即便通过透视技术看到内部,但得到的是重叠影像,且辐射损伤大;另一方面,人手操作在动作控制力、稳定性和重复性方面均存在不足。
“天玑”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工企”联合研发,历经10余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国际上唯一开展全脊柱阶段、创伤骨科和四肢骨科手术的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标志着我国骨科手术开启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时代。”田伟说。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