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王硕)近日,华北、华东出现大规模雾霾。环保部专家会商后认为,“元凶”在黑龙江。不过,对这一结论,黑龙江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刘元海有异议。昨日,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结论草率,缺少依据。
黑龙江被指大范围重污染“元凶”
11月2日至6日,东北、华北和华东出现大范围重污染。东北地区10个城市“爆表”,哈尔滨、大庆、鞍山等地pM2.5小时峰值浓度“破千”。环保部表示,此次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历年少有。
11月6日,环保部会商后认为,此次大范围污染过程始于11月3-4日黑龙江哈尔滨、绥化和大庆一带,主要源于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环保部专家表示,此轮重污染天气从哈尔滨开始,5日下午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污染气团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续传输,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
对此,刘元海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个结论过于草率,缺少相关科学依据。”
回应称污染气团无法传输1600公里
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0月31日至11月6日期间,环境卫星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756个,其中黑龙江省以580个火点数稳居第一。
“这只能说明秸秆燃烧是造成黑龙江污染的原因之一,但判断说这团雾霾传输1600多公里缺少必要的科学依据。”刘元海向媒体表示,传输过程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管道,而是不断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扩散,同时又叠加沿途污染气团,没有经过科学监测和分析,不宜判断污染就源自黑龙江。
刘元海说,实际上生物质燃烧产生的污染气团一般不会产生远距离传输。我们进行了科学的模型模拟计算,结果是这个污染气团并不能传输过去。
■ 说法
大面积连续污染气团可传输超1000公里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传输过程对污染气团有稀释弥散作用,所以较小非连续的污染气团要较完整地迁移到另一地区,一般不会超过100公里。但大面积的较连续的污染气团,传输距离可能超过1000公里。例如西北河套地区沙尘暴导致的大面积连续浮尘污染气团,其传输距离远远超过1000公里,传到下风向的华北地区、甚至境外的韩国和日本。而且传输距离的长短还取决于是否有稳定的风场,例如这次黑龙江长距离传输影响,有稳定的向南流动风场做保证。
彭应登还分析称,要判断远距离传输是否明显影响另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不仅要有大气物理层面的传输观测,例如卫星云图、地面激光雷达图,还需要大气化学层面的采样分析与观测,例如可对途经城市与目标城市的大气进行连续采样分析,分析空气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