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宣布:本次厄尔尼诺现象事件已经基本结束。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研究员冯立成告诉记者,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持续6个月超过0.5度,就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这个国际标准,此次的厄尔尼诺事件从2015年4月到今年的4月,一共持续了13个月。
根据监测,2015-201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去年11月达到峰值,达到了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之后逐步衰减。通过对海洋和大气环流演变的综合分析,本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在今年4月底结束。这是从1951年以来,第三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在这66年中,我国共发生了15次厄尔尼诺事件和15次拉尼娜事件。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82-1983年,及1997-1998年。
冯立成分析说,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从97年5月到98年5月,同样是13个月。从时间长度上来看,本次厄尔尼诺现象与上一次相当。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强度峰值达到了31℃,而此次的这一数值是26℃。综合来看,这一次的厄尔尼诺现象明显不如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强。
冯立成认为,尽管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基本结束了,但对我国的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在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偏冷状态,秋季后转拉尼娜事件可能性大。
今年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一个转化年,预计今年夏季,台风生成的次数较历史同期偏少,风暴潮强度也比较低;但到秋季,因为新的拉尼娜事件在发展,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增暖,有利于台风的发生,加上预计今年海平面较历史同期偏高,如果再叠加天文大潮,就极有可能引起比较强的风暴潮,需要提前加以防范。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高的现象,反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现象就是拉尼娜。拉尼娜常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低。拉尼娜出现时,我国多表现为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容易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央视新闻 记者 周伟)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