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科学的一大重要应用就是量子计算。有专家评论,当量子计算机发展到50量子位的时候,就能实现“量子称霸”,“碾压”世界上任何传统计算机。5日,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2016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上,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认为,第一次“量子称霸”将会成为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里程碑,“虽然目前不能说出确切的时间,但应该为时不远”。
会上,潘建伟详解中国量子计算研究的时间表:计划5年之后,实现50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计算潜力将超越今年6月世界运算速度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太湖之光”;用15年左右时间,构建天地一体的有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即量子互联网。
他补充说,将用10年或更长时间造出专用量子计算机,应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信息提取等特殊领域。
在经典计算机中,每个比特都只有0和1这两种状态。但在量子计算中,每个比特可以处在0和1的叠加状态上,一旦操纵的量子数目增多,它就会以指数增长的形式来提升运算速度,有并行运算的能力。例如,求解10的24次方变量的方程组,用“太湖之光”需要100年左右计算时间,但用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大概只需0.01秒。
“构造小网络做量子计算机是该领域研究者努力的方向。”潘建伟介绍,目前,IBM、谷歌、微软和中国的研究小组都致力于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潘建伟说,计划5至10年完成100个量子比特甚至几百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如果达到100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对某些特定问题的求解速度就能达到2的100次方,这是目前全球计算能力总和的百万倍。”
潘建伟透露,目前,也将量子技术同步推广于潜艇自主导航等。他说,如果潜艇出海使用传统导航技术,潜行100天的话,(由于在海下无法同步校准),误差将达到几百公里;但若利用成熟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潜行百天后,误差会小于1公里。
在量子通信方面,据介绍,目前在建的“京沪干线”项目光纤长度约2000公里,计划于2016年底建成,将连接北京、上海等城域网络,将通过技术验证等,实现网上银行数据远程灾备、金融机构信息数据采集等应用示范。8月发射的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将实现高速星地量子秘钥分发、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和千公里级的空地量子隐形传输。“目前,已建立起星地信道,为后期实验打下基础,以便最后形成天地一体的量子通信网络。”潘建伟说。
(科技日报北京11月5日电 本报记者 陈 磊)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