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珠海11月2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火星探测器正在珠海航展上展出。“这是火星探测型号立项后首次亮相,意味着中国已正式独立开展火星探测任务。”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现场讲解的工程师赵强2日对中新社记者说。
今年1月,火星探测任务获得国家层面批复,正式转入工程研制。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次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区域巡视。
赵强介绍,探测器研究火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绕火星轨道上,类似于人造地球卫星,观察和测量火星的情况,其中包括对绕火星轨道环境的测量和对火星的成像观测;另一种是着陆到火星表面,对火星表面的地质地貌和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量。
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类共实施了45次火星探测任务。与其他深空探测活动一样,火星探测充满了风险。
赵强回忆,2011年中国曾研制出“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然而由于搭载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出现故障,未能进入预定轨道。随着大型运载和深空探测网等瓶颈已被突破,中国将自主发射。
火星探测器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器两部分,其中环绕器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环绕器承担着火星探测器飞抵火星和对地通信等重要任务。
赵强解释,火星探测器在飞往火星长达10个月的长途旅行中,第一步需要保证成功捕获火星轨道,然后需要经过长达1个月的日凌中独自“生活”考验,并克服与地面测控站“对话”一次需要40多分钟的传输时延、信号衰减和外界干扰等因素。
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国家启动深空探测工程论证以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就牵头研究,形成了以天文测角测速组合自主导航原理与方法、“火星绿色家园”创新任务规划、高性能深空探测自主管理器等为代表的多项理论、体系和技术成果。(完)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