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正确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方法论的?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深改组1000天”系列之《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为您梳理、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方法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的就是方法论问题。梳理一下习近平在历次深改组会议上的讲话,这方面他强调得非常多。
从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到今年8月底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强调“强化基础支撑、注重系统集成、完善工作机制、严格督察落实”,既有统揽大局的改革方式,又有实施的具体办法。
当下的改革能突破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能解决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是关键的一环。
准:对准焦距、找准穴位、精准施策
在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中,“精准施策”这一条非常鲜明。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27次会议上,习近平讲话中有近半次数强调了精准施策。
第十次会议,习近平提出,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第二十二次会议,习近平强调,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第二十四次会议,习近平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
看明白了吗?精准施策,就是要对准重点和要害发力,其本质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不断要求提高改革精准化水平,着眼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
9月10日,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贫困户杨尤炳在福建石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两带一扶”哈密瓜种植基地里劳作。记者林善传摄
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与“整体”相对应的概念不是“平均”,而是“协调”。
而“协调”的要义之一就是分清轻重缓急,抓住要害突破重要领域,补齐突出短板,才能实现协调发展,才能科学地“整体推进”。
如果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畸轻畸重就是顾此失彼。最后不仅改革的质量和效果要打折,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也都要受影响。
要做到精准施策,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曾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多次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禀赋,要找准重点和关键,就不能“拾到篮中就是菜”。只有做好调查研究,对张家长李家短都心中有数,改革举措才能精准衔接、精准落地。
变:识变、应变、求变
改革永远是进行时,旧的问题不断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中国在变、世界在变。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就必须识变、应变、求变。
改革的方法也要“识变、应变、求变”,“变”就意味着创新。
回看习近平系列讲话,“改革”和“创新”一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习近平曾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就是将创新摆在了改革方法论的突出位置。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3个“进一步解放”无不指向创新、要求创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改革进程中处于引领性地位。在五大理念里“创新”又排在第一,推进改革的内生动力都源自创新。
在中央深改组第十七次会议上,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又强调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来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培育新结构、引领新需求,老办法肯定不顶用。习近平明确指出,“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结构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
而改革在具体工作中的要点是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要坚决推进肯定免不了阵痛,如果不加快创新顶层设计,如何能以最小的代价度过这个阵痛期呢?
习近平曾深刻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实:理解要实、谋划要实、落实要实
当下的改革是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其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对领导干部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检验。
不抓落实,再美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习近平要求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这既要求领导干部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又必须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说到底,就是要实干。改革不能“图虚名”、“务虚功”,而要像习近平强调的那样“不贪一时之功”、“久久为功”。
9月23日,工人在江苏朗肯空气空调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作业。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从政策落实、资源配置、供电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实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发(刘佳摄)
中央深改组会议反复强调,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强调部署改革试点要目的明确,做到可复制可推广,不要引导到发帽子、争政策、要资金、搞项目的方向上。核心就是一个“实”字。
习近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虽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但对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的,对重视不够、研究甚少、贯彻乏力的,要严肃问责。这一点非常明确。
习近平强调,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只有出实招,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也才能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严:严格要求、严明责任、严格督察
习近平认为,改革落实要抓真抓细,必须实行严格的督察。
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之初,习近平就十分重视改革督察工作,而且要求越往后越严,办法越往后越硬。
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多次强调督察的重要性,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严肃地说,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
今年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这次并未审议具体文件,而是听取了10项改革落实情况的汇报。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并一连说了3个“抓”:“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9月12日,古田县纪委工作人员(左)在水口镇湾边村低保户刘兴龙家了解扶贫资金领取情况。记者魏培全摄
同时,这次会议部署了6方面的工作,第一项就是抓主体责任。强调各地区各部门的“一把手”,对抓改革、抓落实负有直接责任,必须要亲自抓谋划、抓部署、抓督察、抓落实。
习近平如此垂范、如此要求,就是在改革主体框架搭建起来的同时,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解决好推动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才能真正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记者:王子晖)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