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小时候,读毛泽东这句词时,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18岁那年,告别鄂豫皖大别山区,我来到齐鲁大地,开始了军旅生涯。光阴荏苒,倏忽间走过45个春秋,当举目眺望永远不老的青山绿水,再从镜子里端详着自己的满头白发,当抬头遥望永远年轻的蓝天白云,举起右手告别血色军旗,把心爱的军装挂进衣柜。这时候,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韶华易逝、岁月匆匆,而大地永恒,宇宙不老。
回首军旅人生,我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最大的幸运是赶上了国家和军队大建设大发展的好时代,最深的感动是一路上遇到许多给我无私关怀和帮助的好战友好首长好兄弟;最美的情怀是穿上橄榄绿和海军蓝的那份骄傲和自豪。往事并不如烟,而是翻滚在心海的朵朵浪花,带给我难忘的回忆和无尽的遐想。
忘不了,当年接兵连的指导员唐浩力,在兵员名额较少、应征合格青年较多的情况下,因为我“根红苗正”,便把我领到了军营,开启了我的从军之路。忘不了,第一任连长刘滋勇,是他鼓励我业余时间写新闻报道,帮我拓宽了人生视野。1971年当我的“处女作”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他穿着短裤兴奋地跑来向我祝贺。忘不了,我任军党委秘书时两位老八路、军政委。八十年代初的一天,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济南军区政委肖望东同时来到军部驻地山东淄博市博山,晚餐时,机关向时任政委康成山建议上点酒,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的老八路,面对两位老上级,坚持按当时规定不喝酒,接任他的政委周克玉,升任总政常务副主任后,儿子、女婿都去了老山前线,而他钟爱的唯一女儿身患重病,却坚持不让孩子从前线调回,直到部队回撤。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磊落情怀和率真作风,为我树立了人生的精神航标……“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有人说,人生经历的往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将会渐渐地淡去。但是,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老首长、老战友、老兄弟,对我耳提面命的教诲之情一刻也不曾遗忘,经过时间的沉淀变得更加弥足珍贵,将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屏幕上,成为我终生的财富,永恒的“内存”。
更让我永远铭记的,是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军队的培养教育。从战士到班长,从排长到指导员,从部队到机关,从机关到部队,先后经历十多个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是党给予的,每一个岗位都是无数战友用双手把我托举起来的,每一个岗位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使我在摔打中得到锤炼,在实践中增长了本领,在曲折中不断前行。入伍以来,组织上先后安排我进济南军政干校、国防大学、国防科大、海军工程大学学习或轮训。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淬火,一次跨越,使我逐步提高了战略思维、军事素养和理论水平。
战斗的军营、激情的岁月、火热的生活,这是每一个军人最为荣耀的“勋章”。当我两次随工作组去老山前线,走进战争的炮火硝烟,看到了年轻的战友生命的年纪永远定格在十八九岁的年轮上,我才明白为什么八一军旗那样红,什么是“血染的风采”,才更加懂得军人的价值与和平的来之不易。1997年7月1日当我随驻港部队“大渡河”连的车队越过深圳河,进驻“东方之珠”香港;1999年12月20日随驻澳部队“塔山英雄团”的所属部队进驻“东方宝石”澳门,在滚滚的车流中、欢迎的人群中、在遍地的紫荆花、荷花中,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终结的那一刻,看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为祖国强大而自豪,而振奋。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世纪,我从绿色军营来到了蓝色方阵,开始了与大海为伍、和舰艇作伴的崭新生活。亲身见证了海军建设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2002年5月15日在举国关注中,我和506名海军官兵,从青岛解缆起航,开始了中国舰艇编队为期132天的首次环球航行,牵手印度洋、拥抱太平洋、情洒大西洋,写下了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历史新航程。几年后,人民海军规模更大、时间更长,更加艰巨的亚丁湾护航常态化、航母入列、海外撤侨、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援助、西南沙维权斗争……万里海疆日新月异、朝气蓬勃,不断书写着人民海军新的篇章。“好风凭借力、风正一帆悬”。在强军目标的引领下,人民海军正在为建设海洋强国乘万里长风破浪前行,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前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回望军旅人生,心中无限感慨,依然激情满怀。作为一名老兵,我愿作军旗上的一纤维,军歌里的一音符,永远保持战士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