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近日公布首届中国企业“风险智能榜”评选结果并发布《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白皮书》。该项评选活动由德勤中国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举办,旨在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高层次的风险管理工作交流平台,鼓励中国企业持续提升风险管理工作。
白皮书显示,中国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方面仍然需要勉力提升。尽管因应监管要求、适应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中国企业普遍都加强了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能够做到风险智慧的企业仅凤毛麟角,即使风险管理工作做得踏实和深入,也并非做得全面。
“风险智能榜”评选活动由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实务经验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参评企业进行分析评选。评选标准参考风险智能企业的9项特征,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工作上的创新、突破及取得的成效。这9项特征分别为:以全面的视角看待风险、合理分配资源、为取得回报而承担风险、衡量薄弱环节、评估影响、建立共同语言、培养风险意识、考虑风险的相互影响和在“地窖”之间建立联系。在逾120家企业中,评选上榜企业共计25家,行业分布包括石油、电信、能源、化学工业、教育等,其中,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巿地下铁道总公司4家获奖企业在白皮书中介绍了风险管理工作经验。
据介绍,所谓风险智能,是能够以创新性思考为起点,并把危机应对转变成机遇,让领导者能够从一个更广泛、更相符及贯穿行业的角度来审视风险,并且指引领导者通过承担战略风险来实现增长。白皮书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环境、驱动因素、风险管理工作的挑战及一些风险管理具体实务等问题。参与调查的企业来自各种所有制背景和各个行业。
调研结果指出,未来3年,企业视宏观经济、竞争及人才短缺为主要风险,并将影响其业绩。针对各类重大风险,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已经建立应对重大风险的基本流程,并运行有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一成企业认为其风险应对流程非常完善。一旦发生重大或危急的风险事件,仅有一成的企业认为自己能在第一时间有效管理,另外超过五成的企业对于大部分的重大风险都能实时采取适当的响应措施,三成左右的企业只针对部分重要流程建立了监督与报告程序。
企业将“风险管理失效将导致企业出现难以预计的重大损失”列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是“满足监管要求”。在风险管理实务工作中,企业遇到的最大阻碍是缺乏对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的深入理解,其次是企业内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足,第三是技术问题,企业量化风险的难度较大。
当论及是否会评估与价值创造有关的风险,只有不足两成的企业表示“非常注重”,约四成企业认为“比较注重”,其他则只关注防范有负面影响的风险。
比起美洲和欧洲企业,中国企业对与价值创造有关的风险更加重视,原因之一是中国企业发展迅速,各行业结构尚未稳定,同时企业较为重视新兴市场开拓、兼并收购等活动,造成在风险管理上更多重视机会风险。
关于风险管理问责制,仅一成多表示“较为完善并与绩效挂钩”,能够有效地促进各项重大风险应对的进展,三成左右的企业确认基本建立风险管理问责制,但存在改进空间,约有六成企业未建立或后续监督不足。
根据调查发现,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尚有提高和发展的空间。几乎没有企业足够自信地认为自身的风险管理达到智能水平。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成长,将面对更多不明确或未知的风险,企业了解风险智能十分必要。申里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