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我可能还不是一个政治家,更像一个企业家。 (张茂/CFp/图)
资料图片:卫留成著作《行知天涯》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原标题:官员自身坦荡,自然无惧批评
南方周末记者朱红军发自北京
我提前两个月跟组织部说,干部问题不是特别紧急的话,我就不再研究了。在中央文件到达前一周,我就将办公室腾出来了。
党和政府不要只盯着平均数字,数字可能很光彩,但背后可能还有很多特别贫困的百姓。
官员本身坦荡的话,自然无惧批评,我们河南人说话就是心里没闲事,不怕鬼敲门。
2012年9月中旬,卸任海南省委书记一年后,卫留成以一本《行知天涯》,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在这本回顾八年的地方执政经历的书中,他没有选择自述或者著文的体例。这本书实际上是他在海南担任省长和省委书记期间,部分发言讲话批示的汇编。卫留成自己说,尊重历史,如实照录。
出版过程中,作者力求低调。他曾一再婉拒人民出版社约稿,盛情难却后,又将书稿规模一再压缩。在北京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也恪尽低调,规模甚小,到场的大多是老朋友和旧同事,更像是一场私人的叙旧。
卸任后,卫留成作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几乎淡出了公众视野。他奉行裸退原则,这一年里,他没有参加海南省党代会、人代会,对海南默默关注,但不发一言。
人民出版社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属著作出版单位,为卸任省委书记出书并不多见。但两年前,他们就将目光锁定了海南,该书编辑阮宏波说,这是基于海南近几年的大变化和作者留在当地的口碑。
9月,在北京,卫留成再度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南方周末2006年1月曾专访卫留成)。这是他卸任后首次回忆海南执政岁月。6年前,他受访时曾说 做官宁可糊涂,做事我不糊涂 ,这次采访中,他说, 当初想做的事,对海南人民承诺的事,基本都做到了,没有什么遗憾,也没有什么留恋。
露面是迫不得已的
退就要裸退,你越是操心说话,越可能适得其反。
南方周末:这一年,很少看到你公开露面,为什么?
卫留成:实话实说,当地方领导时,你一年到头老不露面也不行,露面太多也不行。因为你不代表个人,还代表一个地方,露面是迫不得已的。现在不在岗位上了,确实不想露面。
南方周末:一年前卸任时,你是什么感受,毕竟在海南待了八年,会不会舍不得?
卫留成:我是有心理准备的,年龄到了,就该将接力棒传递下去。我去年8月17日满65岁,我估计8月20日左右中央文件就会下来了。我提前两个月跟组织部说,干部问题不是特别紧急的话,我就不再研究了。在中央文件到达前一周,我就将办公室腾出来了,心理准备很充分,心态非常平静。
南方周末:会不会还有未竟的工作丢不下?
卫留成:确实有工作没做完,像国际岛的建设,但哪个领导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呢?你要相信你的继任人能比你做得更好。
要说丢不下的,还是发展教育方面,力度还是差了一点。离任前和县委书记们告别,我再三拜托了。再就是环岛高速铁路西线部分,当时签了,而且奠基了,没想到后来有变化。
工作上的失误很难说没有。比较欣慰的是,当省长也好,书记也好,还没什么重大的影响长远的事情做错了,批了那么多文件,应该还没什么明显不对的地方。
南方周末:会不会特别留心在海南的身后名?
卫留成:说一点不在乎是假话。这不完全说是对一个人的评价,它涉及一个地区一个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办法,有没有被群众接受。我这一年,听到的好话确实也不少。我只能说,我想做的事情有很多,而且这些事情很多会对海南今后发展有影响,我相信是得到了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个人究竟怎么样,一是让历史来说话,一是让老百姓说话,自己说了不算。你在位的时候人家说你好那不算,等你离开了,还有一半人说这个家伙还可以,还不错,我就满意了。
南方周末:如果听到批评的声音,会不会难以释怀?
卫留成:当主要领导,说好的也有,说坏的肯定也不少。我觉得很正常,大家对一个事情的看法会不同,你要有思想准备。批评的话我觉得合适就接受,不合适现在也不去想了。
我当年作为一个企业家到海南当领导,真心觉得知识、能力不够。这不是假谦虚,我老说,一个人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好的时候,这个人也就可能要犯错。我时刻这么提醒自己。
南方周末:要是给这八年打分,你自己怎么打?满分是100分的话。
卫留成:这个我没有想过,三七开凑合吧!不能再高了,一些伟人也才说三七开。
南方周末:海南的发展还在继续,递出这个接力棒时,有没什么担心或叮嘱的?
卫留成:老实说,快退前的一段时间确实也有担心,政策改了怎么办?半途而废,对海南影响就太大了。其实完全是多余的担心。首先,好的东西谁都会去呵护和继承。第二,话说回来,真是变了,担心不也是白担心吗?当年我离开中海油,当时就把关系转走了,中海油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不发表意见。退就要裸退,你越是操心说话,越可能适得其反。
南方周末:出这本书,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吗?
卫留成:我卸任的第二天,人民出版社就约稿来了。我从没想过这个事情,婉拒了。后来他们总编辑亲自来见我,说不要从个人角度来看,不是著书立说,不是个人名利,这八年是海南发展的历史,中间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公共财富。
我确实没有拿这本书教育、启发别人的想法。我最后答应,想的是,一,这是我在海南8年的历史见证。还有个想法是希望海南发展,能走一条中央肯定的、持续的路子。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有延续性,又要有创造性。我在任时,也充分尊重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探索,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不能无所作为,希望有提高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