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记者杨洋
“低头只顾时分准,晃眼又是星斗移。”广州荔湾龙津中路上,有一家店铺门口挂着这副对联,透露着一种小自在。店内是一张小小的修理钟表的柜台,靠墙的玻璃柜内摆放着来自各个国家和年代的古董钟,比如“法国股东铜花鎏金瓷面钟”、“德国全铜400天皇室座钟”和“瑞士积家空气钟”……
修钟师傅周伟和说,许多人不知道,修钟修表要来龙津路,这里是广州钟表店的集中地,这家店已经开了半个世纪。周伟和本人更为人熟知的称号是“一代钟师”,这称号乍一听总有些狂傲,不过被街坊称呼惯了,他倒也安之若素:“如果有人不服气,找上门来,我倒可以多结交一个同好,何乐而不为。”
拆钟装不回去激起斗志
从十几岁开始,周伟和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小师傅”。父亲制作手表指针等零件的时候,他一边看一边学,很快就掌握了制作零件的技能。
当时,周伟和家里最贵的家具之一就是一座挂钟。这座挂钟价值200块大洋,而那时父亲的工资只有5个大洋/月。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他把钟拆了,却装不回去!这让他的父亲大发雷霆,然后只好花钱请人把钟修好。这给周伟和留下了“阴影”,更燃起了他的斗志,他说:“我不相信我搞不好。”
为了谋生,周伟和开了一间五金厂,业余时间琢磨钟,渐渐地,他修钟的本领在爱钟人的圈子里有了名气。通过修钟,他发现还有这么多人喜欢甚至痴迷古董钟。退休后,周伟和与一家钟表店合作,对外承接修钟的业务。他说:“店铺只是一个窗口,让我认识到更多的爱钟人。”
自费为鲁迅纪念馆造钟
吃饭、睡觉、做钟,周伟和说,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钟。现在,周伟和经常凌晨4时就起来修钟,那是他最享受的时候。“老人家不用睡那么多觉啦,早上起来很安静,最适合修钟了。”
最近,周伟和和一座近2米高的大钟较上了劲,他要为位于文明路的鲁迅纪念馆造一座钟。鲁迅纪念馆所在地是一幢钟楼,但标志性的时钟却在战争中损坏。
为此,周伟和决定无条件免费为钟楼还原一座古钟,在今年11月纪念馆重新开馆之前完成。据他初步估计,这将耗费10万元。修钟超过50年的周伟和第一次自己设计和制造一座钟,他说,不想始终只做一个“修钟匠”,还想做一个真正的“钟匠”。
自评工作就像“破棉袄”
最近,周伟和找到了一个朴实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符合他找徒弟的标准:“人品好、不贪钱、一心一意。”
在周伟和看来,要入这一行,首先不能想着赚钱,其次是要耐得住寂寞。“修一个钟可能就收1000~1500元,通常要10天时间才能修好。”周伟和说,照这样算,靠修钟是不可能发达的。另一方面,几十年做一个工作,容易没有新鲜感,甚至可以说是索然无味,这也是一大考验。
周伟和形容自己的工作就像一件“破棉袄”,可以保暖,可以谋生,但想要光鲜亮丽就不能保证了。这也是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忍受寂寞、习惯枯燥,数十年如一日钻研,不求发达、但求精深。
周伟和对行业前景很有信心,他说:“钟需要正常运转起来,不动的话就没有意义,要动就要有保养有维修。世界上这么多钟需要维护,所以永远都需要人来干。”周伟和表示自己愿义务维修保养国内名胜古迹的时钟,这些钟大多数是进口钟,保养单位常常要请外国师傅维修。这让他觉得多此一举,他说:“有我在,修钟不用钱,要让人知道国内也有好的修钟师傅。”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