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破解“大城市病” 瘦身健体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6-07-03 07:24:24 来源:济宁新闻网

为了一个更好的北京——“四个全面”的首都实践

北京7月2日电(记者陈新洲、肖春飞、乌梦达)天安门向东直线距离34公里,北京通州潞城,一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进入2016年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速,日新月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建设副中心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寄托了中央对北京的殷切期望,“把各项任务落实好、完成好,真正把副中心建成标杆工程和历史典范”。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北京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首都建设,向“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断前进。

在深化改革中破解“大城市病”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与北京居民相伴。初夏时节一次雨后的双彩虹,更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雾霾是首都之痛,过去两年间,北京通过煤改电、清理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施工等举措“铁腕”治霾。今年1至5月,全市pM2.5累计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6天,同比增21天。尽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不久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指出,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北京在保持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成功改善了空气质量,其经验绝对值得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城市分享。

北京一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大城市病的治理,正在紧张进行。

人口过度聚集,带来拥堵、公共服务紧缺等大城市病症。北京市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瘦身健体,产业、功能、人口都要做减法。未来五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目前,北京正通过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清理整治群租房、居民房开墙打洞改商用等举措,带动人口疏解。

今年,北京核心城区的6个区将实现人口数量由升转降。位于北京市中心的西城区,今年计划通过市场和职业教育疏解,带动减少2.8万人,实现常住人口规模比2015年下降3%。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为了建设不留遗憾的城市副中心,通州正把生态环境、职住均衡、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备等作为优先规划建设的要点。北京市部分行政部门预期将在2017年搬迁到副中心。

不仅如此,诸多难啃的城市病“硬骨头”也在不断破题:

——治堵,未来5年新建1000公里轨道交通、1000公里城郊铁路,恢复自行车、行人路权,为绿色出行创造基础;

——教育均衡,强弱联合、就近入学,教育均衡程度不断提升;

——产业疏解,2015年疏解上百个产业市场,根据产业禁限目录依规不予登记的工商登记业务累积上万件……

深入推进依法治国

日前,北京启动征收拥堵费的研究工作引起意见交锋,社会各界从不同观点发表意见。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看来,这种争论的过程,将可行性与不可行性都摊在台面上,正是决策民主的生动体现。

“通过立法程序推进改革,为改革推进保驾护航,是建设法治政府和现代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汪玉凯表示。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今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对记者表示,征收拥堵费牵涉广泛,该走的法律程序一个都不能少,政府绝不会仓促出台。

依法用权,让行政权力不再任性,正在首都充分实践。

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介绍,近3年来,北京市着力解决“审批多”的问题,为企业松绑、为社会减负,截至2015年底,先后精简审批事项439项,其中取消234项、下放205项,精简比例达45%,提前、超额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的要求。

在审批改革同时,北京也着手摸清市级部门行政权力的“家底”,将权责固定,推进权力规范运行、阳光运行。针对人口调控与服务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等跨部门、跨层级的重点事项、难点问题,北京还设置专项责任清单,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防止推诿扯皮。

在一系列改革中,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正在不断提升。为解决企业和群众普遍反映的“审批难”问题,北京按照“一次决策、并联审批,简化程序、高效办理”的思路深化改革。北京市编办主任刘云广介绍,目前,北京投资项目审批环节从80多个减少到50多个,审批时限从300多个工作日平均压缩到109个工作日。其中企业最关心的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的审批流程,提速最为明显,只需83个工作日。

依法决策,核心是关键少数,在北京,“法治”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核心关键词。

“民告官”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是检验法治政府的晴雨表和试金石之一。在北京,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西城、通州、平谷等多个区政府一把手出庭应诉,以平谷为例,全区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超过60%,没有一起委托律师出庭。

从严治党诸多改革先行先试

十八大以来,中央进行了持续、强力的反腐败斗争。北京市严格执纪执法,强化制度建设,落实中央要求,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同时,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在全国率先对科级干部启动个人事项报告。在全国一般针对县处级副职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个人事项报告之外,北京要求科级干部也要申报个人报告事项。

——以治理小官贪腐为突破口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2014年中央巡视组对北京的反馈报告指出,北京“小官巨腐”问题严重。北京将此作为持续强力反四风的重要抓手。强化执纪执法之下,仅2015年1至9月就共查处小官贪腐人数329人,超2014年全年总数。

——盯住关键少数,严查官商一体。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暴露出‘一家两制’‘官商一体’情况突出。北京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今年对规范范围内领导干部专项报告情况进行全员查核,从明年开始,每年按照至少2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自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有的领导干部已自觉主动规范亲属经商行为,有的还督促亲属注销了注册的公司。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