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26日电(田兆运、杨茹、姜宁)北京时间6月26日15时41分,多用途缩比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预定地区。远征1A上面级仍然在遨游太空,要完成后续实验任务。那么地面科技人员究竟如何判断变轨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又怎样引导测站紧密跟踪飞行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专家李革非为人们一一解开了谜团。
李革非表示,在任务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变”。一是状态的改变,这次任务上面级是全自主控制模式,何时变轨、发动机开机多长、变轨量多大,全部自己决定。跟以前由地面人为控制变轨,可以进行天地交互和轨道修正的状态完全不同,科技人员失去了主动权,掌控任务状态变得更加困难。二是“变推力”,上面级发动机为变推力发动机,每一次轨道控制发动机的推力都是时刻变化的,导致地面的轨道计算和预报变得更加复杂。三是“变目标”,上面级搭载载荷多,致使北京中心控制目标相对之前任务大大增多,每次轨道控制的目标都有所不同,且每个受控目标参数也各有不同。
如果说“变”是李革非遭遇的首要问题的话,“姿”的问题则更加令人头疼。“姿”是指上面级的姿态。与以往我国飞行器在太空中只有“三轴对地”“对日定向”等姿态不同,远征1A上面级这次可谓是舞姿曼妙。
李革非介绍说,这次任务中,上面级共有近20个飞行阶段,10多个特征事件。在不同的飞行阶段和特征事件里,飞行器都可能有不同的飞行姿态。她初步统计的结果是5类20多种。姿态如此之多,要想一一精准预示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在轨试验段,她就完成了8个载荷不同姿态分离、27次制导事件地面的全部实现。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姿态这么复杂,既然上面级都如此智能,地面干吗还非要预示它的姿态?李革非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说:“不进行姿态预示,就不能知道发动机冲哪个方向点火,就不能知道上面级的天线指向哪里,从而也就不可能预报和监视轨控过程!”
针对这个问题,她和同事一起攻关,创新发明了“基于飞行阶段划分、特征事件驱动和姿态模式处理的上面级姿态制导预示技术”。整个计算过程确实非常复杂,光模型参数就写了几千行。然而,最终操作起来却非常简单,李革非设置好各项参数后,一键就输出形成了直观的姿态预示图和结果分析报告。
从任务前的无数次联试演练统计结果看,中心的轨控预示结果与理论值比对一致,就像我们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制导系统。从任务中自主轨道控制的结果看,中心的轨控预示与实际结果也并无二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航天科技人员虽身在地面,通过计算机就能及时准确地判断上面级自主轨控结果和飞行状态,为任务组织决策奠定坚实基础;陆、海、地三基测控资源才能及时准确捕获上面级的信号,实施一系列测控跟踪任务;飞行器虽远在九天之外,我们却能如臂使指,精测妙控。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