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2016-06-06 08:58:10 来源:济宁新闻网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科技体制就是这个“新引擎”的“燃料源”。这“燃料源”的质量不仅决定“新引擎”的快慢,而且还决定着“新引擎”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何构建引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科技体制,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创新发展的关键。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一、构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优势和传统。我国依靠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已经实现了许多尖端科技领域的重点突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家层面组织的重大科技工程,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光辉成就。从1959年6月中央下决心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开始,仅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就于1964年10月16日实现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使科技、经济基础落后的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五个核大国之一。这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不仅铸就了我国国防安全的战略基石,而且对国家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科学实践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以任务带学科,推动了全国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是在国际政治环境异常严峻、国内经济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举全国全民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丰碑。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重大科技攻关具有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智攻关。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特别是随着我国发展逐步接近世界前沿,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科技技术一直对我们封锁,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买不来、求不来,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也是很难搞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采取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集中配置的方式,发挥各方力量,推动核心科技不断迈上新水平。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习近平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2013年5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在天津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与应聘人员亲切交谈。

二、深刻变革现有科技体制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科技体制机制,形成全面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新体制。最为紧迫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科研规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指出:“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

回望过去30多年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在资源配置领域首要解决的是科技资源极度稀缺的问题,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放开、搞活。得益于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的科技资源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12年中国RD经费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几乎与欧盟持平;2013年衡量大国科技投入水平的最为重要指标——RD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突破2%,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是,当中国的科技资源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中国还是少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科技成果或科技人才,中国离科技强国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还是要远得多。因此,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科技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让科技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科技资源的配置、科研成果的处置、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三、建立保障企业创新的科技机制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要建立能够保障企业创新、刺激企业不断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

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亟待进一步加强,大企业动力不足,中小企业能力不够。因此,要改革现有的科技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以创业促进创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软、谷歌、华为、阿里巴巴等今日巨头都是从初创小企业成长起来的。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关键在于通过创业促进市场主体的繁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要积极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回报,引导形成公平、普惠的政策环境。李克强指出:“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进一步发挥大企业的创新骨干作用。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具有更强的对技术、人才、资本、商业模式等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大企业不仅要成为本行业的创新骨干,更要能牵头带领中小企业一起干,做好领头羊,以此带动形成创新集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完善的研发组织体系,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系统布局创新链,提供产业技术创新整体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力争有一批企业进入全球百强创新型企业。”

2013年 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同当年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和应用的3位院士交谈。

四、优化科研布局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也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存在规模小、重复建设、与企业功能趋同等弱点,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有的反而耗费了珍贵的科技资源。在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优化科研布局,打造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同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习近平指出:“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

科研院所是国家科技领域的主力军。目前,一些科研院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纠正,科技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组织协调和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不利于做出重大创新贡献。因此,要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对科研院所进行分类定位、分类评价、分类管理,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障,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指出:“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学科建设等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无论是学科水平的表现,还是学科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在重视基础学科的同时,都十分关注与国家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紧密相关的应用基础性研究,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国家战略、高新产业相互支撑,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破解研究型大学发展难题,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就要推进研究型大学学科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指出:“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引导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追求学术卓越,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的绩效拨款制度,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个驱动轮,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能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加快迈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脚步。

济宁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