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1月10日晚,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了告别演说,宣告8年总统生涯结束,这也意味着“特朗普的美国”开始进入最后10天倒计时。新旧总统交替之际,美国的政策立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还未上任,特朗普已经多次强硬地表示,将对奥巴马的政策遗产几乎“全盘推翻”;奥巴马也不示弱,采取了不少回击行动。可以说,此次美国总统的新旧交替,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政治规矩,这种“颠覆”在特朗普上任之后会演变到何种程度,也令世界感到忧虑。
由一隅可以观全局。此次美国总统换届的最后一幕正在热闹上演,这也隐隐显现了即将到来的风雨。
【鼓噪:攻讦不断】
与任期内时高时低的民意支持率相比,在告别美国总统这一职位时,奥巴马却获得了难得的“温暖”。
这从此次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告别演讲引起的高度关注可见一斑。有分析称,这是因为过去一整年美国大选的各种拙劣抹黑攻击都在不断地“刷新下限”,这反而令人们更加怀念“好人”奥巴马的岁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奥巴马在告别演讲中除了展示自己的政绩外,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对美国未来面临挑战的忠告。这些忠告包括支持美国的多元性,更尊重对手的批评以及强力支持美国的民主制度。美国《华尔街日报》则称,他将在告别演讲中彰显自己与特朗普的不同。
根据盖洛普的民意调查,近来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工作认可度达到了55%左右,是总统离职前支持度非常高的;同时,民众对当选总统特朗普处理政府交接工作的认可度只有40%左右,远远低于奥巴马就任前的60%。
民众的忧心忡忡也给了奥巴马在离任前再努力推进和强调自己“政治遗产”的资本。在权力交接前,奥巴马忙着释放关塔那摩监狱在押的囚犯、呼吁民主党人为医保法案而战以及对俄罗斯施加新的制裁措施等,希望用这些手段来限制特朗普上任后的动作。特别是对俄罗斯“网络攻击”干扰美国大选的一再“报复”,事实上给特朗普也带来了一些压力。
据报道,继去年12月29日奥巴马授权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官之后,美国政府9日又将5名俄罗斯人列入制裁名单,包括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一名亲信。美联社评论称,尽管扩大对俄制裁名单似乎与“黑客门”调查报告没有直接联系,但奥巴马政府选在这一时间点宣布新制裁,明显是在做给国内“某些人”看。
这份由美国情报部门6日公布的解密版的“黑客门”调查报告,点名道姓说是普京下令发动了网络攻击,美国国内随即出现对俄实施更严厉报复性制裁的呼声。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9日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即将走马上任的白宫办公厅主任赖因斯·普里伯斯8日证实,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已经接受了这项结论,并可能“将有所回应”。
这与特朗普在“推特”上表明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的不同。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称,“只有傻子和蠢材”才会反对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他还强调,美国已然面临许多全球问题,无需再把与俄罗斯的不稳定关系加入其中。英国《独立报》则指出,特朗普的这些推文似乎表明,他支持与俄罗斯建立同盟的态度。
看来在政治舞台上,特朗普到底还是个新人。
【焦虑:任性妄为】
这些上演在此次美国总统换届最后一幕中的种种冲突,反映出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在外交领域的外溢。
不仅是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利益的针锋相对,此次特朗普在反驳“黑客门”调查报告的过程中,还收到了来自共和党内部的反对意见。比如,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共和党议员约翰·麦凯恩就指责克里姆林宫在美国大选前发动黑客攻击,将此形容为“针对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史无前例的攻击”,并呼吁美国实施新战略来反击网络攻击。
在总统交接只剩一周左右的阶段,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立场引发集中关注和高度紧张自然不难理解。中国社科院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李勇慧认为,所谓“俄罗斯干扰美国大选”折射出俄美关系的复杂性,其实质是美国国会和军方内部反俄派希望美国在大选后仍然奉行遏制俄罗斯的政策,炒作‘黑客门’意在影响新总统上台后的外交政策制定。
看来政坛“新手”特朗普到底难以“任性妄为”。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烈斯·奥尔特加发文称,虽然特朗普希望全世界都能适应他所提出的观点,但他与前任的割裂或许不像他宣称的那样剧烈和颠覆。
“实际上,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再到奥巴马,如今到特朗普时期,‘美国第一’这条政策脉络是比较清晰的。”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征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未来还是会试图在美国认为重要的地区发挥重要的领导和积极作用,寻求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但实现的方式和路径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关起大门不会让美国伟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将更不确定。”德国《焦点》周刊9日评论称,特朗普希望摧毁奥巴马的遗产,展现自己的截然不同。但美国的国内外政治是复杂的,特朗普很难完全改变美国。
【紧张:危险时刻】
或许,我们未必会迎来一个“颠覆”的美国,但明显可能会迎来一个“颠覆”的世界。
从眼下的热闹就能看出来。某种程度上,此次本该是政策“静默期”的换届前期变成了“报复性告别”的战场,公众对于到底是否发生了“网络攻击”的敏感、对特朗普推特上“放肆”言论的忧虑,都离不开美国自身民主的“溃败”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对政治未来的茫然无措。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曾对《今日美国报》说,西方民主目前处于“最危险的时刻”。如果选民认为现有体制无法推动国家前进,无法带来他们想要看到的改变,选民就会被持有极端政治思想的人吸引。
特别是技术下的网络与社交媒体放大了这些极端的声音,改变了大众舆论导向,进而威胁到民主本应有的公正性。
“按照笔者的判断,小的修正并不能让美国重返正轨。我们的状况需要对体制进行全面修正和整体的重新设计。”美国阿迪兹研究所所长伊查克·卡尔德龙·阿迪兹在《赫芬顿邮报》网站上发表《美国的新愿景》一文称,争夺政治主导的政党以类似于刻薄离婚的恶毒情绪进行互相攻击。整个政府体系变得失常。我们正失去我们最有价值的资产:公平竞争、诚实和文明辩论的文化。这种“疾病”依靠表面的改变无法治愈。是时候对我们的体制进行全面检讨和重新设计了。
但问题在于,所有的政治力量能够同意合作并重新设计政治体系和行为方式的可能性并不大。
“等着看更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吧。”阿迪兹称,美国将会面临重新设计愿景的时刻。
然而,内部充满着“火药味儿”的美国和西方世界能看明白自己当下的处境吗?
济宁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