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向珍珠港事件中遇袭沉没的美国亚利桑那号战舰残骸所在水域撒花,以表哀悼之意。图/视觉中国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当地时间27日到访珍珠港,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同悼念珍珠港事件中的死难者。安倍晋三在演讲中表达了不再重返战争的决心,强调了战后日美之间“和解的力量”。
日本媒体称,这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日美首脑首次一同访问珍珠港。当天,安倍晋三与奥巴马向亚利桑那号战舰纪念馆献花,悼念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死难者。
安倍演讲中对战后美国的援助表示谢意
随后,安倍晋三发表了题为“和解的力量”的演讲,他提及“日美成为历史上罕见的、根深蒂固的同盟国”“联结我们的正是宽容之心赋予的‘和解的力量’”,同时对战后美国的援助表示谢意。
对于珍珠港事件,安倍晋三并没有直接表达谢罪与反省,他表示:“向被这场战争夺去生命的勇士以及无辜民众的灵魂表示沉重的哀悼”,并强调“战争的悲剧,不会再度上演,今后也将贯彻这一方针。”
在访问纪念馆之前,奥巴马与安倍晋三进行了奥巴马任期内的最后一次会谈。
中方:只有真诚反思才是实现和解的钥匙
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珍珠港的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7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只有真诚反思才是实现和解的钥匙。“去趟珍珠港‘慰灵’就想完全清算二战历史?!这恐怕是一厢情愿。不要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没有中国等亚洲受害国的和解,日本历史这一页翻不过去。”
她指出,日方领导人不应再继续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而应真正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对过去那段侵略历史作出真诚和深刻的反思反省,与过去彻底一刀两断。据人民网
■ 解读
美政权更迭前到访 安倍意图何在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7日访问美国夏威夷珍珠港,高调宣称此访是“历史和解”之旅。然而,安倍并未就二战期间日军偷袭珍珠港道歉。
分析人士指出,安倍选择美国政权更迭前夕访问珍珠港,背后充满现实性政治算计。首先,安倍此次大张旗鼓访问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故乡夏威夷,是对后者今年5月访问广岛的回礼,在其卸任之际留下一笔外交遗产。
其次,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政策主张给日美同盟带来不确定性。安倍大秀两国“和解”,意欲维系日美同盟不变。
最后,从日本内政看,安倍还试图借此访拉抬支持率。近来,安倍政府在外交上接连失分。日俄峰会在争议领土问题上毫无建树,日韩“慰安妇”协议也因韩国政局动荡再添变数。安倍迫切希望以珍珠港之行来创造外交政绩,拉抬支持率。日本部分国内民调显示,约80%的民众支持安倍访问珍珠港。
只“慰灵”不“道歉” 美国人怎么看待
访问期间,安倍在讲话中称赞“和解的力量”,却绝口未提道歉,更没有反省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暴行给世界人民带来的伤害,这也延续了安倍政府拒不承认日本二战期间所发动的包括偷袭珍珠港在内的战争是侵略战争这一态度。
关于历史认识问题,美国批评日军攻击珍珠港是一种偷袭行为,但日本保守派依旧认为,攻击珍珠港不是“偷袭”,日本发动袭击是美国当时出台对日经济制裁所致,安倍此访无法消除双方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分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普通美国民众大多对安倍的“和解”之心提出质疑和忠告,对其妄图逃避罪责的伎俩并不买账。
此外,安倍的访问从一开始就被冠上回礼的“帽子”,并不引人关注。而且,日本政府此前就明确表示安倍不会道歉,对美国人来说,此行也就失去了唯一“看点”。纵览美国媒体对于安倍造访珍珠港的报道,也是反应平淡。据新华社
美“飞虎队”老兵:安倍珍珠港讲话荒谬可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老兵易岳汉27日接受记者采访,斥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前一天访问美国夏威夷珍珠港时的讲话纯属“荒谬”。
易岳汉指出,安倍的讲话根本没有就75年前的珍珠港事件向美国道歉的意思。日本领导人对历史遮遮掩掩,从不直接谢罪甚至不会说句“对不起”,却要别人理解他已经道歉,这种做法本就非常荒谬。
“日本这种打哑谜的游戏还要玩多久?”易岳汉说,“安倍不过扔了些面包屑,却要人们屈膝膜拜,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他们甚至不能为偷袭珍珠港而杀死的2500多名美国人道歉,更何况数以百万计遭到杀害的中国妇女、儿童、老人和手无寸铁的人?安倍能够反思的东西仅仅只是‘战争的可怖’吗?”易岳汉说,“他们制造、定义和实施了‘战争的可怖’,如今甚至不能说‘对不起’,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易岳汉还引用西班牙裔美籍作家乔治·桑塔亚纳的话说:“遗忘历史教训者,必将重蹈覆辙。”
安倍此次访问珍珠港前夕,易岳汉发表公开信指出,“安倍晋三访问珍珠港更像是美日作秀。日本最应该向中国人道歉,为南京大屠杀道歉、为侵略中国道歉、为屠杀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道歉。”
易岳汉1921年11月29日生于云南昭通,二战期间曾在美军在华抗击日军的“飞虎队”任翻译官。1942年夏“飞虎队”解散后,易岳汉前往美国,后任科罗拉多大学和丹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据新华社
济宁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