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曾拥有120多所数字命名的中学 现已被取代过半

2016-12-12 16:25:05 来源:济宁新闻网

继12、27等数字中学改制成外国语学校后,记者近日获悉广州另一所数字中学——广州市第21中学又将被合并成外国语学校。消息一出,引起该校不少校友以及退休校长的反对,他们认为,改名意味着这间拥有59年历史的中学将名存实亡,而且还会影响周边学生升学。对此越秀区教育局方面回应,目前确实在计划两校合并事宜,合并后将较大提高该校师资、学位等教育资源,对学生无疑是“福音”,至于校名问题目前还在商议。

记者了解到,广州在解放后一度拥有120多所以数字命名的中学,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寄托了几代人回忆的数字中学有近半已消失,与此同时,各种外国语学校、国际班却不断增多。有教育界人士担忧,外国语学校的不断增多,虽然满足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却将含辛茹苦培养好的学生往国外推,政府在大力推动国际化教育的同时应该要兼顾传统基础教育。

校友反对

21中被合并成外国语学校

事实上,21中更名合并一事早在2012年已经开始酝酿。据时任21中校长关耀强回忆,2012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带队来21中考察,提出将21中建为外国语教育基地,以便参加联合国亚洲区的一个国际教育的项目。自此,一场关于21中未来发展的争论便在内部展开,“21中与培正中学合并、与16中合并、与华侨外国语学校合并、21中改名外国语学校独立办国际教育基地……可以说这两年里出现了多种关于21中改制的方案,但所有的方案都是希望21中能往国际教育的方向走。”关耀强说,然而在讨论过程中,这一系列方案都曾遭到该校不少校友和曾任校长的反对,方案最终未果。

但到了今年3月份,又有消息传出:21中将与华侨外国语学校合并成为一所新的外国语学校,届时21中初中部将不再招生,其高中部则成为新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此消息一出再次引起该校校友和数名曾任校长的反对,校友代表陈庆兴表示,21中是广州市解放后人民政府独资创办的第二所学校,至今已经有59年历史,可以算是广州的“老字号”,一旦改名这段历史将走到尽头。此外,还有校友质疑:两校一旦合并,21中初中无法再进行招生,附近数百名地段生该如何分流?成立外国语学校后收费高昂的国际班是否会增多?是否会导致公办教学资源失衡?

官方说法

合并后有利于学生发展

对此,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目前确实在计划两校(21中和华侨外国语学校)合并事宜,校名还在商议当中。面对外界种种质疑,该负责人回应,两校合并后将成为一所具备小学至高中教育职能的外国语学校,教育资源大幅增强,届时还会考虑从小学阶段开始引入德语、法语等小语种课程,学生可以从小学到高中享受到连贯的外语教学。该负责人强调,虽然引进了一系列特色教育,但学校仍按照公办教学的标准收费,哪怕到了高中阶段这些小语种教学也不会是国际班的“专利”。至于21中初中地段生去向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两校合并后招生规模必然也会相应增大,相当一部分地段生有望被吸纳到该校,这对于周边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

忧虑

过分强调国际化教育

搞得学生都往国外跑

除此之外,多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对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流露出另外一层担心:过分强调“国际化”,是否会导致含辛茹苦培养好的学生都跑到国外去了?曾在广州某知名中学任教的老师刘辉(化名)至今仍对数年前一名名校老师的感慨印象深刻,“她当时教的那个班都是一流尖子生,也一直强调要与国际接轨,但如今整个班几乎所有学生都跑到国外去了,她不禁感慨:‘当时还感觉挺有成就感,但现在不断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错事。’”一名曾在国外呆了多年的广州市教育系统内部人士陈涛(化名)对此也深有同感,“中国在基础教育方面一直投入了大量资金,外国语学校出现后这种投入比以前更大了。”他说,“理论上,中国乃至全世界教育在大学阶段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赚钱,但如今我们某些外国语学校仿佛成了一些学生出国留学的跳板,一些外国语学校评审制度仍有这方面的加分倾斜,这无疑是我们花钱把人培养好,让其他国家来帮我们消费人才,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对此,一名目前致力在推进外国语学校发展的教育系统内部人士也坦言,目前确实存在学生不断出国流失的情况,但他强调,如果按以前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只会被培养成“英文专家”,沟通能力很差。现在外国语学校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各种语言学习方面得到延续,也更注重会话交流,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帮助,“我们总不能怕人挖墙脚而一味传统化吧,再说出去后回来的人也不少。”

专家

兼顾国际化教育同时

要对民族文化有引导

如何在“国际化教育”和“留住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认为,很多家长千方百计要送孩子入读外国语学校为的是孩子的发展,说明越来越多家庭有自己的选择和需求,这无可厚非。但对于政府来说,如何正确引导外国语学校的发展需要慎重考虑。近年外国语学校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而且各区发展相当不平衡,尤其是“老三区”集中了相当一部分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不是多就好,这反而会让外国语学校陷入抢生源大战,各区不如专心一致做大做强某一间,把它的特色、内涵做出品牌来。”李伟成认为,对于人才流失问题,政府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让一众外国语学校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把学生培养出国就是优质人才,在培养国际化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本土情结的培育。

“事实上广州市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李伟成说,此前广州市对公办外国语学校的特色进行认定,部分外国语学校没有通过评审,国际班办学也制定了严格要求,逐步提出在兼顾国际化教育的同时要对民族文化情感有引导。

新闻背景

数字命名中学

寄托集体回忆

广州的数字中学是解放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寄托了几代人的集体回忆。谈起广州数字中学的历史变迁,关耀强如数家珍,从解放后,广州原有的所有私立中学悉数被改成以数字命名,“黄埔中学改成了6中、培正中学改成7中、培英中学成为8中……到了1964年,广州当时数字最大的中学可以数到51中。”在经历文革一轮停学潮之后,到了1968年10月份,广州其余以名字命名的中学陆续加入到数字中学的行列,例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是53中、广雅中学是54中、执信中学是55中……关耀强说,广州的数字中学并非单纯随机编排,其中数字的递进与学校地理位置分布不无关系,“从63中开始一直沿着广花线递进到位于百步梯的74中;75中从沙河开始算起,沿着广从线一直数到85中;86中前身是黄埔区横沙小学附设初中班,后续数字中学从黄埔港一直延续到芳村,当然后来一些数字中学也出现了一些跳跃,例如113中是在天河,64中是在荔湾等等。”

记者统计发现,解放后广州一度拥有123所数字中学,但进入2000年后,相当一部分数字中学或改名或合并或停办,目前剩下的只有59所。与此同时,各种公办民办的外国语学校开始逐渐增多,不少学校看到了“外国语”这一金字招牌强大的生源吸引力,更是纷纷改名换姓,企图在生源战中分得一杯羹。截至目前,广州有20所外国语学校:公办11所,民办9所。

外国语学校逐渐取代数字中学在一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是时代发展的进程,也满足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外国语学校报考也是持续火爆,天河外国语学校开办两年招录比例即达到44:1。然而,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却认为,如今外国语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以自主招生取代了原来数字中学电脑派位的方式,无疑有失公平。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