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气候专家:气候变化事关全球安全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2016-11-09 03:34:33 来源:济宁新闻网

中新社柏林11月7日电 题:国际著名气候专家:气候变化事关全球安全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摩洛哥当地时间7日正式开幕的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是《巴黎协定》生效后举行的首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那么,本届大会可以为改变人类和地球的命运做些什么?如何评价中国节能减排的贡献?

围绕相关问题,中新社记者专访了国际著名气候问题专家、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舍尔恩胡伯(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教授。

气候变化事关全球安全《巴黎协定》应尽早落实

作为全球最早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对策的科学家之一,舍尔恩胡伯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资深成员,并担任德国联邦政府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席等职务,是德国政府和欧盟的气候高参。

舍尔恩胡伯举例谈及当前气候变化的严峻程度。首先,极端天气现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其次,人类影响导致的气候变化造成不同地区作物欠收风险也在抬升;第三,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污染物导致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第四,以上三项因素叠加在一起,还将导致那些本已陷入不稳定状态地区的冲突状况和难民潮愈演愈烈……“这也就牵涉到了全球安全。这份问题清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

具体到马拉喀什大会的主要任务,舍尔恩胡伯指出,各国必须就落实《巴黎协定》的路线图以及如何核算减排量等相关规则达成一致,并需要围绕气候资金展开谈判,亦即发达国家支付给发展中国家、用于后者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

“这些听上去有些‘偏技术’,但却非常重要。”舍尔恩胡伯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已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风险正在集聚且规模惊人,但是,“理念必须得付诸实施。”

本世纪有望达致“碳中和”速度是成败关键

谈及《巴黎协定》2050年前后达到“碳中和”(又称净零排放,指人类的碳排放全部得到抵销)的目标,舍尔恩胡伯称之为“可实现的目标,尽管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他指出,所需的技术基本已成型,需要的是实现规模化扩张。

舍尔恩胡伯特别提到,当年《京都议定书》从达成到最终生效用了近8年时间,《巴黎协定》只用了不到一年。如此众多的国家,特别是像中美这样重要的碳排放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批准了该协定,表明各国对待《巴黎协定》是严肃认真的。

“但《巴黎协定》本身并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终点,而只是一场‘长征’的起点。”舍尔恩胡伯提醒,各国在协定生效前提交的自主减排目标离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还远远不够。根据协定,2018年将对减排情况进行第一轮盘点。到那时,很可能需要制定额外的减排措施。

“与此同时,《巴黎协定》将向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发人员释放信号,让他们看到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中的经济机遇,从而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这方面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各国在政治层面的努力。”舍尔恩胡伯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成败,“速度是决定性的”,因为行动得越晚,应对气候变化成本就越昂贵,气候变化的形势也就越严峻。

中国经验值得欧盟和德国借鉴

谈及中国国内节能减排的实践,舍尔恩胡伯表示,中国不乏值得欧盟和德国学习借鉴之处。

“譬如目前中国通过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在大城市快速推广电动汽车,这方面值得德国和欧洲效仿。”他表示,反过来,中国也可以从欧盟过去的教训中获益。中国应避免重蹈欧盟在碳排放交易上的覆辙——如果希望让整个体系有效运转,为二氧化碳制定最低价格是必要的——而欧盟至今缺少这一定价。他亦提醒,中国规划新火电厂时需要三思。

“中国近年来正在建立一套庞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在显著提升能效,这令人感到非常振奋。”舍尔恩胡伯表示,欧盟也具有广泛的多元性、创新性、具有透明度的减排计划等优势,“中国能向我们学到经验,我们也能从中国那里获得借鉴。”(完)

济宁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