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美国政治为何沦为权贵游戏
新华社记者 杨晴川
在美国,老师教导小学生们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或许将来你也能当上参议员甚至总统。”此言理论上成立,实践上也有先例。比如,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成长经历,算得上励志故事。
然而,事实表明,在美国政坛,寒门子弟成功“逆袭”越来越成为小概率事件,《独立宣言》中描绘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美丽愿景与现实正渐行渐远。这种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为“新贵族体制”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两点:政治头面人物大多“非富即贵”,政坛家族色彩日益浓重。
从财富角度来衡量,当下美国政坛风云人物,大多家底殷实。按美国国税局统计标准,要进入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行列,起点是年收入在34.4万美元以上。而根据公开资料,角逐下届总统宝座的两位主要候选人,民主党的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的唐纳德·特朗普,各自身家远超这个标准。另据美国“公开秘密”网站爆料,美国现任500多名国会议员中,半数以上净资产超过百万美元,最富有者身家过亿,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富人俱乐部”。
以政治风气而论,美国政坛裙带之风日趋严重。《纽约时报》评论员塞思·斯蒂芬-戴维沃威茨在进行大数据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果。他发现,以美国二战后婴儿潮期间出生的大约3700万名男性从政情况来测算,国会参议员之子当参议员的几率比普通人高8500倍,州长之子当州长的概率则比普通人高6000倍。以单个家族产生高官的比例而论,美国政坛历来有“五大豪门”“十大家族”之说。
“家族政治”现象并非华盛顿独有,已蔓延到美国各个角落。比如,杜哈尔家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执掌“汽车城”底特律,而马萨诸塞州的苏利文家族已在该州政坛活跃了80多年。
早在两年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美国1981年至2002年实施的大约1800项政策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美国已沦为少数权贵控制的“寡头政体”!
自诩“人人机会均等”的美国政治,为何日益演变成不超过总人口1%的少数权贵的特权游戏?
美国政治摆脱不了权贵游戏,与金钱政治之风愈演愈烈密不可分。众所周知,时至今日,美国大选,候选人比的远不只是政治主张,更重要的是各自筹款能力。显赫家世和广博人脉,在关键时刻往往成为“吸金神器”。希拉里去年刚刚宣布参选总统后就宣布将筹集25亿美元竞选经费,而2012年大选两党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总共才花费21.4亿美元。这种底气无疑与克林顿这个响亮的家族名号有很大关系。而特朗普昔日的共和党内对手鲁比奥曾嘲讽说,如果他不是巨富之子,很可能现在还在“纽约曼哈顿街头卖手表”。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评论指出,在美国,家族背景优势,在政治上效果远甚其他行业,“你光靠一个有名的姓氏就能获得巨额政治捐赠和大把的选票”。
美国政治摆脱不了权贵游戏,同时反映了美国贫富分化的加剧和社会阶层的固化。在所有富裕国家中,美国贫富差距最大,而且还在不断拉大。据统计,美国最富有的千分之一的人,掌握着11%以上的社会财富。自1933年以来,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财富增长86%,最富有的5%的人总体上财富不断增长,其余95%的人不增反降。
同时,“学而优则仕”的美国教育系统也倾向富人。据报道,著名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拥有富裕学生最多的大学,约半数学生来自高收入家庭。哈佛平均录取率为5.8%,而对于有富贵家庭背景的学生的录取率则高达30%。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美国平民子弟就算千辛万苦进了名校,由于学费昂贵往往背上沉重贷款,毕业后多年才能还清,不仅影响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大大限制了日后的发展。而不必考虑学费的权贵子弟接受的是一流的教育,毕业后找的都是一流工作,从政从商均有很大的先天优势。以美国历史上两对父子总统为例,亚当斯父子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布什父子均毕业于另一名校耶鲁大学。此外,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奥巴马,不久前也把女儿送进了自己的母校。
美国政治摆脱不了权贵游戏,从更深的层次看,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问题。美国政治分析人士丹尼尔·比尔认为,美式民主并非选举优秀领导人的好制度。在政客和媒体误导下,“美国选民对主要候选人和主要议题都缺乏深入了解,而且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他们选择候选人往往出于一些“古怪的原因”,比如“身高体貌、甚至说话的腔调”。当然,也包括“一个有名的姓氏”。
美国《联邦党人》杂志资深记者约翰·戴维森说,无论今年大选结果如何,美国选民对美国政治的信心已经跌至新低。美国开国元勋们设想中的“贤人政治”并未实现,国家实际上已被凭借财富和出身而非美德和才干上位的“假贵族”们所控制。
不管怎样,比起生意上的裙带之风,权贵政治后果更为严重。用比尔的话来说,生意失败了主要是个人负责,要是政治出了问题,“全体选民就要买单”。
济宁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