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下调大熊猫涉危等级 日媒:中国未感喜悦

2016-11-08 03:34:28 来源:济宁新闻网

国际组织下调大熊猫涉危等级 日媒:中国并未感到喜悦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处长羽欣表示,大熊猫的定位已不单纯是保护动物。例如,四川省多处大熊猫研究设施面向普通民众开放,大熊猫的存在为旅游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 日媒称,国际组织今秋下调了大熊猫涉危等级。大熊猫数量增加,脱离濒危状况,这自然令人欢迎,但事实似乎并非那么单纯。

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31日报道,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位于四川成都东北方向约60公里的山林中,约有32只大熊猫在这里生活。

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建设了都江堰基地,面积约51公顷,与东京迪士尼乐园不相上下。这是对生病和衰老的大熊猫进行保护和饲养的专业设施。基地负责人魏荣平表示,关于大熊猫的生态有很多未知部分,还有很大研究空间。据称,基地近年正大力推动使大熊猫回归野生状态。10月20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其他基地的两只大熊猫同时被放入自然保护区。

报道称,魏荣平等专家之所以强调继续推进大熊猫研究的重要性,是有原因的。

中国过去每隔十年对濒危物种大熊猫的数量进行一次调查,截至目前已进行四次。上世纪70年代,中国确认野生大熊猫共有2400多只,但由于中国推进山林开发等,到80年代后半期大熊猫数量减少至1114只。之后,中国政府努力推进大熊猫生存环境保护和繁殖研究等,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数量已回升至1864只。

因此,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9月将大熊猫由“濒危”物种转列为“易危”物种。

然而,中国政府对国际组织公布的这一结果并没有感到喜悦。负责大熊猫保护政策的中国国家林业局认为,这是理论上的判断,从现状上看,大熊猫依然是濒危物种,这次下调涉危等级还为时尚早。

林业局列举的根据有,大熊猫栖息地分散在30多处,为保护遗传基因多样性有必要进行地区间交流,以及受地球变暖影响将来可能有三分之一的竹林消失等,这一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也曾指出。

报道称,不过,大熊猫必须一直作为稀有濒危物种存在的原因不止这些。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处长羽欣表示,大熊猫的定位已不单纯是保护动物。例如,四川省多处大熊猫研究设施面向普通民众开放,大熊猫的存在为旅游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称,大熊猫设施门票和周边产品销售收入可以用于改善自然环境,这对大熊猫以外的稀有动植物保护也有益处。

报道称,大熊猫的稀有性对中国外交也贡献很大。著有《大熊猫外交》一书的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副教授家永真幸介绍,中国首次将大熊猫用于外交是在1941年。在中日战争进行之际,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为接近美国,向美国赠送了两只大熊猫。1949年后,大熊猫在中国外交舞台上频频亮相。上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在与西方各国建交之际,多次将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赠送出去。1972年中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之际,中国也向东京上野动物园赠送了康康和兰兰,当时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大熊猫热潮”。

报道称,现在,约有50多只大熊猫在中国以外的14个国家生活。在日本,除上野动物园外,还有神户王子动物园、和歌山的“冒险世界”,共有11只大熊猫。

大熊猫外交也会发生变化吗?家永认为,不会立即产生影响。但另一方面,家永分析称:“以前一直是把大熊猫当作友好的象征,近年很多国家也衡量饲养大熊猫的经济效应和费用关系,在引进大熊猫方面开始有商业气息。”(编译/马晓云)

济宁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