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11月2日电 (记者 彭大伟)近期,德国国内围绕中国企业收购德企爱思强出现争论,各方意见不一。对此,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2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文中对德国国内日益明显上升的保护主义倾向深表忧虑。
史明德表示,中德两国都主张贸易自由化,也是其主要受益者。中德均为实体经济大国和出口大国,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相反发生摩擦和冲突,结局就是两败俱伤”。
他说,目前德企在华共8000余家,累计投资超过600亿欧元。而目前中国对德投资存量不足80亿美元。中国对德投资存量占德吸引外资总量的极小部分,仅为0.3%,仅相当于德国对华投资的十分之一,双方建立双向均衡的投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
“令人不解的是,中国对德投资刚处于起步阶段就遭遇限制,这显然不利于两国经贸和投资合作的健康发展。”史明德表示,近期中企对德投资并购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但他同时指出,相较于美国及欧洲在德投资并购,中国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上并不突出。
“让我们困惑的是,德国国内为何对美欧对德投资并购不持任何质疑或忧虑,对中企却要强化审查,并试图从欧盟层面加以限制。”史明德强调,事实是,迄今中国在德大多数投资和并购为德国经济带来诸多好处,“有些人担心的劳动岗位外流、技术被盗、人去楼空等现象并没有出现”。
针对中国营商环境问题,史明德表示,本届中国政府已取消和下放近千项审批权,不久前外资企业在华并购由逐案审批改为备案管理,这都是重大变革。大多数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充满信心,“中国政府开放之大门只会越来越宽”。
“但另一方面,从近期德方出台的措施看,德国一方面要求别国开放市场,自己却在关闭市场。”史明德担忧,德国正在“向中国和外界发出错误的信号”,“外界猜测贸易保护主义在德国是否正在抬头”。
史明德认为,中德同为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国,理应携手共同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双方出现一些问题和摩擦很正常,双方应冷静看待。”他同时强调,中德互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双方应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而不应未同对方事先协商便单方面造成既成事实或单方面采取行动,“这不是真正对待伙伴的应有方式”。
“我们也希望,两国合作应由两国政府和企业决定,不应夹杂其它政治或第三方干预因素。我们期待德国有更多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不是相反。”史明德表示。
发行量约为35万份的《法兰克福汇报》属于德国三大全国性日报之一,在德国和全欧洲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完)
济宁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