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公映第一天,我去看片,影厅里稀稀拉拉坐了不到十个观众。影片结束,刚出字幕,工作人员就把灯打开,阿姨们进场打扫,我旁边走过一对情侣,女朋友非常疑惑地问男朋友:这部电影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啊?
这基本上是少数能够进入院线的国产文艺片所遭遇的常态,观众看不懂,多少奖项加身,对于当下的国内市场来说,都显得不合时宜。据说在日本,进电影院看文艺电影的观众,大多在四十岁以上,而我国进电影院的观众,基本上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当年霍建起导演、刘烨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无人发行,在日本却大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巧合的是,为《推拿》做后期的公司,在《推拿》之前,接的是《小时代3》的活,他们当然觉得《推拿》才是电影——一部电影被业内人士喜欢,往往是票房上的诅咒。就像毕加索的画,总是需要点美学训练的人才能欣赏。电影发展这么多年,确实是有门槛的。国内大部分观众,其实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美国观众,需要看大情节的故事和奇观。电影学院的老师有时候会建议:“觉得自己接不了商业活的同学,多去看看《一夜风流》这样的片子。”
所以《推拿》遭遇的这份尴尬,真的不是娄烨们的错,当然也不是观众的错。我自己觉得,娄烨拍的才是真正的当代电影,他的电影是为电影院拍的,说娄烨是良心电影人,一点也不为过。就说音效,所有观众都能感受《星际穿越》里有音效,其实《推拿》里面,也有大量的音效设计,它让观众进入一种情境和氛围,感受盲人的世界。做到这一点,不是拍一堆手持镜头、录些大街上的声音剪在一起就能完成,它需要录制大量的环境音、拟音,在混录时不断试错,追求的不止于准确这个层面,还要求有丰富的独特的表现力,不仅辅助剧情,还要参与叙事。总之,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流水线上的工艺品,需要导演亲自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一个具有严格视听观念和美学追求的导演,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对比一下电影中表现王大夫(郭晓冬饰)自残还钱的段落和电视剧《推拿》中张国强演的这个段落。演员的演技高下很难判断,但电影手法会给人更强烈的心理冲击。前不久北京搞娄烨电影回顾展,在电影院里看《紫蝴蝶》,简直是一种享受。同样是女间谍色诱的故事,娄烨的剧作观念也相当现代,省略与留白之美,心理氛围营造之美,令人赞叹。相比之下,李安的《色戒》更像是摄影机纪录下的通俗戏剧。哪怕从美术和群众演员这样的细节看,娄烨电影之用心,并不亚于李安。
本文尽量避免剧透,但好的电影不怕剧透,唯有进入电影院,才能体会,《推拿》是健全的观众进入盲人世界的一座桥梁。它围绕沙宗琪盲人按摩院里几位盲人的爱情展开,一个标准的群戏,爱情成为展现盲人生活的一段横截面。为了在电影院里放映,为了更多的观众能够抓住“主题”,创作者们已尽量迁就,将年轻的盲人按摩师小马(黄轩饰)剪成了主角。通过讲述一个盲人和一个妓女的爱情,观众会发现盲人生活之中的恐惧、快乐、绝望、挣扎和希望,和正常人无异。如果能感受到这一点,电影与观众的对话就算成功了。
《推拿》算不上娄烨最好的电影,但也维持他一贯的水准,是一部合格的当代电影。
(原标题:《推拿》算不上娄烨最好的电影,但比大部分国产片好太多)
汕头文化 济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