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曾受“军车进京”谣言牵连关闭评论_0

2016-08-25 17:44:20 来源:济宁新闻网

记者_沈玎 特约记者_王星 实习记者_刘梦 吴文静 北京、上海报道

去年今日, 世界末日 倒数一周年,果壳网就已经在 拯救 地球了。

对 尼比鲁行星撞击 、 玛雅日历 、 两级倒转 、 九星连珠 、 太阳风暴 等各种灾难进行辟谣,这仅仅是果壳网与辟谣有关的浩瀚文章中的几篇。

而一个被命名为 谣言粉碎机 、具有好莱坞古典英雄主义气质的小栏目,在诞生的两年间,粉碎了大大小小近400个谣言。

在其背后,是一支20多人组成的小团队,他们大多是理科生,有较高的学历,专业涵盖物理、生物、电子、数学等领域。

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成功地在 科学松鼠会 的公益NGO与 果壳传媒 的商业机构之间,嫁接起了一座桥梁。而 谣言粉碎机 是果壳网上最著名的一个主题站。

细数现在大大小小的门户网站,以及微博等社交平台,辟谣栏目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标配。人们喜欢看辟谣,喜欢看一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和事件被严谨的分析和逻辑所攻破。这个过程,就像一部精炼的推理剧。

当然,有眼球经济,就有生意。无论是打着公益的旗号,还是规避政治风险的需要,抑或单纯是为了商业的利益。谣言和辟谣,就像电脑病毒和杀毒软件一样,他们制造多余的麻烦,并因为解决多余的麻烦,而产生额外的价值。

辟谣公司

一年前,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危机的时候,中国人也为之疯狂了,他们开始买盐。因为在网上,有谣言说: 碘可以防辐射,而日本核电厂泄露之后,海水有污染,盐也不行了。

事实上,减轻辐射所需的碘剂量,是24小时内一次性服用130毫克碘化钾,相当于99.4毫克碘元素。而加碘盐的含碘量最大值仅为每千克含30毫克碘,也就是说,要一次性服用3.3千克的盐。

所以,靠吃碘来防辐射,压根是不可能的。 比吃碘盐更不靠谱的说法是吃海带, 每千克鲜海带含碘最高是2.4毫克,所以你必须一次吃下41千克的海带, 这 这要是不撑死,也得吃得累死。 果壳网的编辑飘飘调侃道。

关于 谣盐 的辟谣,是果壳网的一次经典案例。 我们破解一个谣言,短则需要一两天,长则需要一周。 姬十三说, 这当中,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数据资料的搜集上。

果壳网整个公司分为技术部、设计部、编辑部、运营部、市场部等部门,共有六七十号人,绝大部分是 80后 ,其中也不乏 90后 面孔。在果壳网总共20余名编辑中,飘飘和小耿专门负责 谣言粉碎机 主题站。

飘飘是 谣言粉碎机 的第二位女编辑,被网友称为第二代 谣言粉碎娘 ,她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专业出身,负责主题站的文章发布。而负责小组管理的小耿,则是神经生物学硕士。

小耿总结说: 国外的谣言常常充满想象,更具趣味性。例如 美国登月是政府骗局 、 下水道内藏着变异巨鼠 等等。而与之相比,国内多数谣言的特点则是密切联系百姓的日常生活,宣扬可能并不存在的威胁。比如 膨大增甜剂让西瓜爆炸 、 自来水中有避孕药

我们在网上发现具有代表性的疑似谣言后,会在编辑部内部邮件系统中一起讨论,挑出其中可操作的选题。 小耿向记者介绍: 根据我们编辑不同的专业背景,在各自领域中会大致知道哪些消息是怎么回事。

如果遇上不熟的领域,小耿和飘飘则会求助于果壳网众多的特约作者。与一般网站和杂志社约稿不同的是,在拿到稿件后,除了自身修改之外,也会请相同专业领域的另一个专家来审, 直到这个观点处于一个公认的状态,我们才会发出去。

通常, 谣言粉碎机 主题站一周发三至四篇文章,果壳网社区里还设有 谣言粉碎机 的同名小组,很多网友都会在这里发帖,对热门的 疑似科学谣言 展开讨论。

其中一些帖子会成为主题站文章的选题,有能力的网友会被发展成为谣言粉碎机未来的作者。 小耿告诉记者。

经常有人把果壳网形容为 科技版的豆瓣 ,在姬十三的构想中,果壳未来会是一个以科技兴趣为核心的社会化媒体。

这家年轻的公司位于北京郎园Vintage创意园区,园区的布局和风格都类似于798,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整个公司是一个大通铺,占据了楼的一整层,楼顶没有装潢,电线和管道都被刷成纯白,绕梁而上,一排排白色吊灯悬挂在半空。

公司中间一小块圆形区域,随意堆着五颜六色的懒人沙发,这就是果壳网的会议室。一个1:1大的人体骨骼模型十分显眼地立在柱子旁边,牙齿里叼着一张员工塞进去的 寻物启事 。

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他喜欢这里的年轻化、随意化的工作氛围。 每天从上午十点上到下午六点,正好可以睡一个小小的懒觉,错过北京恐怖的早高峰。大家还在公司养了一只流浪猫,每天它会在办公室散步。

粉碎谣言也并不都是严谨而枯燥的,小耿打了个比方: 辟谣的工作并不像那种 勇者斗恶龙 式的、有一个固定的魔王作为敌人的游戏,而是更像 俄罗斯方块 ,要将不断出现的各种谣言消除掉,不要让它们占满整个互联网的窗口。

在谣言粉碎机等栏目的推动下,目前果壳网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60万,匿名的用户数更多,在新浪微博拥有超过60万的粉丝。

早在2010年7月,挚信资本就找到了姬十三,并给予了他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11年的春天挚信资本又投了A轮300万美元,现在果壳网的B轮融资也正在进行中。

而谣言粉碎机的一些经典的辟谣案例,也已经结集出版,书名就叫《谣言粉碎机》,作者署名是 果壳 。姬十三让辟谣这门生意,又增加了新的盈利点。

复杂而危险的痼疾

像微博这样的综合性社交媒体平台,辟谣可不像果壳网这类专业网站那么轻松和充满乐趣,对于很多网站来说,谣言更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痼疾。如果没能及时辟谣,甚至会有关张歇业的风险,而辟谣也需要讲究更多的群体心理艺术。

早在2010年11月,新浪就成立了一个7人的辟谣小组。小组成员中,有的外语能力好,有的擅长网络搜索。 只有掌握了100%的可靠证据,我们才能辟谣。 新浪微博辟谣小组前组长谭超说。

在微博上,辟谣小组会在原微博上注明 此消息不实 ,并贴上具体辟谣的网址,而不删除原微博。 因为我们此前调查发现,单纯的删除并不能给用户一个深刻的印象,而在原帖上注明不实,效果反而更好。

今年8月11日,在微博上随即出现了一则谣言,称: 周克华没死,死者是一个警察 。负责腾讯微博内容运营中心的徐春柳,注意到这名警察在腾讯上是有微博的,于是徐春柳就把他的微博做了特意的推广,让警察自己在微博上辟谣。

警察辟谣的效果,比官方发布消息其实要更好。 徐春柳说。和腾讯一样,新浪也很少用官方账号辟谣,更多是采用微博的自净功能。而很多政府部门的官方辟谣,效果甚至更差,网友似乎天然不愿意接受事件的急转直下。

有这么一项心理实验,2006年,密西根大学的布伦丹 奈恩((Brendan Nyhan)和乔治亚州立大学的杰森 雷夫勒(Jason Reifler)发现,在很多时候,当大脑接受了一个信息后,便会本能地捍卫它不被其他与之相斥的信息所侵犯。

如果更正的消息与人们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就像一把逆火的枪,没能射出子弹,打中谣言,却让真实的信息在众目睽睽下,变得像忘记穿衣服一样愚蠢。

谣言本身就是双向的, 徐春柳说: 影响力小的谣言,对当事人的影响也小,影响力大的谣言,对当事人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当谣言影响力够大的时候,当事人自己就会有辟谣的欲望。比如抢盐那阵子,盐业公司的人也会及时发布信息。

这也是腾讯发现和选择谣言的标准,传播得越广、越快的言论,自然就会出现在编辑的面前。目前腾讯微博内容运营团队有十多个人,他们对于一些隔三差五就会传出来的谣言,会加上一个 消息未经证实 的标签,这种强度的辟谣,对于很多谣言来说,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