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艺术品拍卖在中国是朝阳行业

2016-06-06 08:51:40 来源:济宁新闻网

新华社香港6月2日电(记者王小旎)香港佳士得春拍1日落幕,6天成交28亿港元。今年适逢香港佳士得成立30周年,该拍卖行30年来伴随着亚洲艺术市场一同成长,见证了中国艺术市场从萌芽、发展到回调的过程。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艺术品拍卖在中国属于朝阳行业,可塑性高,前景广阔,新兴藏家不断涌现。佳士得未来将加快布局内地市场,包括巩固上海和北京的业务基础及拓展二线城市等,进一步深掘机遇。

香港佳士得“三十而立”

1986年1月,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内,两名员工、一张桌子和一部电话开启了国际拍卖行巨头佳士得在亚洲的征程。历经30年发展,香港佳士得目前已拥有近300名员工,业务范围横跨亚洲10个国家及地区。

魏蔚表示,30年前香港首拍的成交额不到200万美元,现在亚洲区平均每年总成交额已达20亿美元。“这个成绩是斐然的,当然也离不开亚洲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大环境。”

在这20亿美元的交易额中,香港拍场贡献了40%。魏蔚认为,香港始终是佳士得在亚洲的核心点——“区位优势、自由港的特质及国际金融中心带来的充盈资金,都夯实了香港作为亚洲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地位。”

目前,香港佳士得每年春秋两季拍卖的成交额分别保持在30亿港元左右。“可以说我们在亚洲已立了牌子、健全了业务、有一定规模,称得上‘三十而立’了吧。”魏蔚笑称。

魏蔚说,亚洲买家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加上内地人每年出国旅游的步伐愈发频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势必更加深化。“亚洲人希望‘走出去’,而西方人也迷恋东方艺术,艺术品进而成为东西文化进一步融合的载体,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艺术品拍卖还很“年轻”

同样是在1986年,为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内地第一家拍卖行在广州成立,拉开了新中国拍卖行业发展的序幕。而艺术品拍卖在内地真正进入高速成长期则是最近10年。数据显示,中国纯艺术类拍卖的成交额由2008年的16亿美元飙升至目前的49亿美元。

魏蔚表示,从发展年龄来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还很年轻,属于朝阳行业,很多规则都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中,可塑性较高,未来的路也会很长、很开阔。

她认为,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拍卖门类更为精细,除了占据主导地位的书画、古董与瓷器,还有很多“独特”的类别,如名人信札、邮票及钱币等。

“中国嘉德及杭州西泠印社等大的拍卖行都有这些特色的、本土化的业务,整个行业发展还是很健康的。”魏蔚说。

然而纵观大环境,2015年下半年,中国一批中小型拍卖行受全球经济紧缩影响而难以为继,市场上也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给艺术品拍卖行业带来冲击。

据两家知名艺术机构Artprice及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近月联合发布的《2015年度艺术市场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纯艺术类市场的交易额同比减少10.3%至161亿美元,主要由于中国市场持续调整而存在缩水现象所致。

不过该报告同时认为,对于中国这个快速成长的年轻后辈来说,这样的自我调节过程不必引发过度担忧。

魏蔚也认为,中国GDp在过去20多年来飞速增长,积累了大量财富,艺术品市场受到的影响其实是很有限的。

魏蔚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后,自然会去追求艺术和美,而中国富裕人士不断增多,他们更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花园,相信艺术品会愈发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未来深耕中国市场

作为艺术品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已逐渐成为国际拍卖巨头角逐的重要阵地之一。继苏富比于2012年在北京设立合资拍卖公司后,佳士得于2013年获得中国区营业执照,并于同年秋季在上海完成首场拍卖,取得约2500万美元的成交额,打破了多项拍卖纪录。

魏蔚将上海首拍形容为“漂亮的开场秀”,她认为上海艺术市场的成长势头较香港迅猛,未来两地业务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至关重要。她透露,在全球经济走势转弱、众多公司缩减预算的氛围下,佳士得仍将继续内地的扩张计划,并于今年9月在北京设立新的办公楼及艺廊,招兵买马、进一步站稳脚跟。

客源方面,魏蔚坦言,相比内地拍卖行拥有的藏家群数量,佳士得尚有一定差距。“内地可支配净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有100多万,我们的客户群在其中只占很小比例,因此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她说,佳士得业务目前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内地拍卖行在二线城市也发展得有声有色,“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也是未来要思考的方向”。

“佳士得扩展内地的决心是肯定的,内地市场给予了我们太多机遇!”魏蔚说。

济宁港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