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13日电 题:探寻孙中山香港足迹
中新社记者 杨喆
中环,香港的商业及政治中心地区,繁华的道路同安静的小径交错,若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竖立着一些关于孙中山的展示牌,提醒人们孙中山与香港的深厚渊源。
1996年,香港中西区区议会设立“孙中山史迹径”,以十余个与孙中山历史有关的地点串起他在香港留下的足迹。
城皇街上,一段台阶路段被完整保留,旁边展牌提示这里为孙中山中学时期上学要经过的道路。拾级而下,便是中央书院旧址所在地,香港第一所提供西式教育的官立中学,孙中山曾于1884年至1886年间在此就读高年级。
孙中山17岁时来到香港,先后就读于拔萃书院、中央书院和香港西医学院。当年在西医学院的他,其志并不全在学医。据其后来自述,“以其学课较优,而地方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故投香港学校肄业”。百年前,这里除了教授医学,还开设科学、民主等学科。
许多年后,57岁的孙中山受香港大学学生会邀请,在此作题为《革命思想之诞生》的著名演讲。他说:“我此行真仿如游子归家,因香港及香港大学,乃我知识之诞生地也……从前人人问我,你的革命思想从何而来?我今直答之:革命思想正乃从香港而来。”
长期研究孙中山思想的香港校董学会主席高家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一时期深刻影响孙中山的思想,有些通过实践看到,有些经由书本获取。“其思想分为两个脉络,一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以人为本;另一个是西方思潮。这些为此后其革命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孙中山师从香港第一位执业的华人西医医生何启,正是后者创立了西医学院,创办了香港大学。他不仅是孙中山的老师,也成为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的思想导师,革命期间,何启也曾给予孙中山支持。
在港求学期间,孙中山便逐渐开始倡导革命,常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密会,共商反清大计。如今在歌赋街上,当年四人聚会场所也被归入史迹径,成为一处棚布遮挡下的热闹排档,几条长桌短凳,中午时分,人头涌动,融入市井的喧闹中。
离它不远处,则是革命志士杨衢云被暗杀的地方。高家裕说,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与杨衢云等人的辅仁文社合作,成立兴中会总会。同年10月,兴中会在这里密谋第一次广州起义,是役失败,陆皓东等70多人被捕杀。杨衢云后被广州清吏买凶暗杀。这对于革命是一大损失。
因发动革命,孙中山曾被清政府通缉,后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遂在船上约见香港的同志与支持者。如今,当年其船只停泊的三角码头已建起中山纪念公园,纪念那段革命岁月。
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谢炯全介绍,孙中山将自己的全部贯注于革命事业,无所保留。他指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曾提及祖父“并未留下一分钱给家人,都奉献予革命”。
“有人帮他做组织工作,有人帮他买军火,有人负责宣传工作。”谢炯全说,革命总会有流血牺牲,但很多人义无反顾,正是源于中山先生坚定的革命思想。
从1895年成立兴中会总会,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16年间,孙中山直接策划10次武装起义,有6次是以香港为基地秘密发动的。这期间,众多香港仁人志士给予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以鼎力支持。如今,在位于跑马地的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里,仍可以看到部分闪亮的名字。这处与闹市只一街之遥的静谧所在,长眠着何启、杨衢云等先辈志士。
“如果没有孙中山在香港的经历,革命很难成功。”谢炯全说。
而在高家裕看来,孙中山在香港的活动,也给香港带来了深刻影响,100多年前,香港尚在英国殖民管治之下,同中国内地分隔。孙中山以此作为根据地进行革命,终于推翻清政府,则让香港人重新检视以及感受到这座城市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多场纪念活动在香港集中举行,更详实的史料得到发现和整理,更多展品得以同公众见面,无不唤醒香港民众的孙中山记忆。
孙中山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在谢炯全看来,孙中山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憧憬,如今正在大踏步实现。(完)
济宁港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