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走访冯治安后人 讲述“抗战第一枪”

2016-09-29 16:31:57 来源:济宁新闻网

8月25日电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当年守卫卢沟桥的将士成为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下令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究竟是谁?近日,当年驻守卢沟桥的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将军的女儿冯炳如和长孙冯强,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揭开历史秘辛,讲述这位抗战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

冯炳如透露,78年前的7月7日,是冯治安下达坚决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命令,“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许放弃一尺一寸国土,彼如开枪,定予迎头痛击”。

下达反击命令的为何不是29军主帅宋哲元而是冯治安?冯治安将军的长孙冯强说:“我听父亲讲,‘七七事变’发生时,宋哲元将军正在老家料理丧事,恰不在北平。爷爷兼任北平市警备司令,宋将军不在,如何应变、是否抵抗?这个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决策的历史责任,自然就落在爷爷的肩上。事实是:冯治安独断决策、果敢下令:拼死抵抗,消灭来犯!”

日军常挑衅 令以牙还牙

谈起父亲的抗战经历,冯炳如说,冯治安所率之部队37师(师长冯治安)110旅(旅长何基沣)219团(团长吉星文)3营(营长金振中)被日军称为“29军抗日意识最强”的部队,当时驻守在宛平城、卢沟桥,1936年后日军经常向该部队寻衅,冯治安一向严令部下“以牙还牙”。

1937年7月7日,何基沣旅长向冯治安报告敌情后,冯星夜赶抵驻地布置应战准备。他下令说,“此地为平津咽喉,华北锁钥,至关重要,务必固守,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准放弃一寸国土。”他并命令驻宛平的吉星文团长:“一旦日寇挑衅就坚决反击,为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可采取武力自卫断然处置,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冯治安认为,1933年在喜峰口战役中和日军较量过,当时装备差尚能大胜日军,现在装备比那时要好多少倍,完全有条件和日军一拼,早晚都是打,晚打不如早打。正是在冯治安这样坚决的态度影响下,在卢沟桥和宛平一线的37师部队最终奋起抵抗,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自战斗打响,他一直在指挥部,并到前线视察,直接听取何基沣、吉星文的汇报,面授机宜。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重复一个字--打。

日方妄戴帽:顽固抗日派

冯治安坚决抵抗日寇侵略的作为,使日寇咬牙切齿地痛恨。参与策划了卢沟桥事变等一系列重大侵华阴谋活动的日本派遣军总部高级顾问今井武夫,在战后出版的《今井武夫回忆录》中称,冯治安“总是被日本视为最可怕的人物”。

另外,日本的驻华特务机关,曾将29军及冀察政权的首领们做了分类排队,有“亲日派”、“知日派”和“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

冯炳如说,历史不能欺骗后人,“在彪炳史册的‘卢沟桥事变’中,父亲的历史功绩不应被遗忘。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要向所有参加抗日战争的爱国将士和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血战喜峰口 大刀赢大炮

在血与泪写成的抗战历史中,1933年长城抗战的喜峰口大捷令国人们欢欣鼓舞,中国军人在这里挥舞着大刀创造了抗日的奇迹,29军大刀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场大捷令日本媒体惊呼“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荣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在这场战斗中,冯治安的37师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

喜峰口,古称兰陉,位于迁西北部,奇峰耸峙,险要天成,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初,日军侵占热河,进逼平津,长城抗战全面爆发。宋哲元所部29军临危受命,开赴喜峰口一线。37师师长冯治安接到命令后,火速率部赴长城接防,3月9日驰抵喜峰口,即展开争夺战,战况极为激烈。冯治安亲督所部奋勇杀敌,使敌人终未越雷池一步。

率大刀队夜袭敌营

冯治安之女冯炳如说,父亲具有单纯的军人性格,在对日态度上,他一贯旗帜鲜明地主张以牙还牙。当时,部队陷入苦战,父亲认为要减少我军伤亡不能硬拼,建议抽调两个团绕道出关,夜袭日军阵地,以大刀、手榴弹克敌制胜,使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不能发挥威力。3月11日晚间,冯治安抽调所部赵登禹、王治邦两旅,乘夜由喜峰口两侧山地攀越抄袭敌之侧背。在近身夜战中,大刀发挥了威力,战斗悲惨壮烈,日军尸横遍野,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重创日军。

喜峰口大捷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举国振奋。29军成为抗日英雄部队,《大刀进行曲》响彻中华。

日军投降 大呼“痛快”

抗战的8年中,冯治安将军诠释着一个中国军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但作为父亲他却留下很多遗憾。冯将军女儿冯炳如回忆说:“父亲打喜峰口战役时,我才半岁,那是1933年。1937年之后父亲转战各个战场,抗战的8年间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年。”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当年冯治安将军称,“我们终于胜利了,真痛快!”

冯炳如说,她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底,母亲带着兄妹们在日本人的刺刀下逃出北平的那一刻,“我们从前门老北京车站坐火车去天津。日本兵就在站台的两侧站着,端着枪,枪上上了好长的刺刀。从那刻起,我恨死了日本侵略者。”她说,1937年7月28日深夜,29军奉命突然撤离北平。留在北平的抗日家属在日军占领后遭追杀、迫害,也不得不撤离,开始逃亡生活。那年冯炳如才5岁。

此后,冯炳如一家人辗转到了陕西西安。冯炳如在西安亲眼看到日军飞机出现在城市上空后,一个俯冲就开始在西安城里扔炸弹,随后商业区南院门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那场火着了三天三夜。

在抗战期间,冯治安一直驻守在湖北一带的抗日前线。那几年,冯治安从来没有回过家,幸运的是,在战事进入相持阶段时,冯炳如在母亲的带领下曾经趁不打仗的间隙看过父亲两次。

日军投降时,冯炳如说自己虽然只是个孩子,但也非常振奋,好像压抑了多年的一座大山终于被掀掉了一样。(江鑫娴、凯雷、任芳颉)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