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发射

2016-09-17 09:42:48 来源:济宁新闻网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 嫦娥工程 ,规划为 绕 、 落 、 回 三期,计划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无人采样返回。[详细]

在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中,首先,各国都选择绕月探测作为第一步。 第二,中国、日本、印度、德国这些首次开展月球探测的国家,公布的规划有着惊人的相似,几乎都是走 绕 、 落 、 回 的路线。 第三,中国、日本、印度、德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科学目标基本一致,都包含了绘制月球全图、月球资源调查、地月环境探测等主要目标。 第四,这些国家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最终目标有所不同。【详细】

发射时间:2007年10月24日

任务:主要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搭载仪器: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特色: 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从而换算出月壤的厚度。

发射时间:2010年

任务:验证轨道控制等相关技术,为 嫦娥三号 实现月球 软着陆 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 嫦娥三号 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进一步探索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搭载仪器:分辨率为10米的CCD相机,比嫦娥一号120米分辨率的相机拍得更清晰;激光眼(星载激光高度计)精确测量卫星与地表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发射时间:2007年9月14日

任务:探索月球和地球的起源、观测月球的大气环境以及借月球观测外太空。

搭载仪器:共载有14种探月工具,其中X射线仪和伽马射线仪将负追踪月球表面的逃逸物质,矿物质探测仪则负责勘测月球储存的各种矿产资源;照相机、雷达和激光仪将协同合作。

特色:精细探测月球的重力场;发射两颗小卫星 中继通信卫星和甚长基线测量卫星。

发射时间:2012年。 月亮女神X号 2017年发射。

任务:着陆器登陆月球后,探测车将在它周围数百米至两公里的范围内移动,调查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质构造。

搭载仪器:一个无人着陆器、一辆装有机械臂的小型探测车,和一枚用作传送数据的小型卫星。着陆器预计将在月球的极地或中纬度地区登陆,登陆点与设定的地点的误差范围有可能缩小到一百米。

任务:旨在利用一系列感测器绘制月表地图。

搭载仪器:装备有一部地形测绘摄像机、一部超光谱成像仪、一部月球镭射距离修正仪、一部用来测量月球表面散发出来的萤光X射线的低能X射线频谱仪、和一部高能X射线测绘照相机。

特色: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撞击器向月球表面坠落时,携带的相机会即时拍照,同时开动质谱计,测试月球大气中某些非常微量的成分。

目标:证实月表阴影地区存在水冰,并探测月球上的化学成分。

重量: 航天器重1.4吨,携带5吨有效载荷。

搭载仪器:轨道器、着陆器、漫游车;大面积软X射线分光计和太阳能X射线监视器,探测月表水冰情况的合成孔径雷达;IR成像光谱仪,大范围测绘月表,研究矿物质、水分子和羟基;中性质谱仪研究月球外大气层;地形制图照相机-2,对月表三维制图。

中国评价印度: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印度 月船一号 探月装置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这是中日两国探月工程中没有预先设置的内容。 我认为这是个独特的设计,是印度科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他们期望证实月球表面有水冰的存在。 【详细】

中国评价日本: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日本探月工程的特色是,他们的 月亮女神号(KAGUYA) 探月卫星将精细探测月球的重力场。 这项工作是迄今任何国家的探月项目都没有做过的。 【详细】

日本评价中国:日本航天工程学分析家中富信夫认为 嫦娥一号 卫星 探月 意义重大,使中国的航天实力大幅提升,包括 探月 工程在内的航天开发会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详细】

印度评价中国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任纳拉扬: 月船一号是我们首次到月球,中国起步得早,但我们正尝试追上他们,拉短距离,最后追成平手。 与中国比较,我们在很多领域占优。印度落后于中国是因为没有集中发展费用较高的载人太空任务,假如获得足够的资助和政府的支持,我们就能轻易迎头赶上。 【详细】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探月一期工程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被命名为 嫦娥工程 ,同时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 嫦娥一号

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查,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

嫦娥工程三期 启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空间机器人将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 缪斯A 号卫星,卫星进入太空后更名飞天号。这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1991年,日本开始研制月神A(夜姬)号探月卫星,该卫星最终确定在2007年9月13日先于中国的 嫦娥1号 发射升空。

1996年日本就提出了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计划,预计投资260多亿美元,包括居住、氧和能源生产厂以及月球天文台等。除发展新型运载技求外,还将月球软着陆和自主漫游车技术作为核心技术进行开发。

日本计划在2015年向月球发射机器人进行探测,并在月球上建立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人类研究基地。

印度原计划在2007年发射其 钱德拉扬一1号 月球探测器,该挥测器将进入月球圆形极地轨道,并执行为期2年的月球表面矿物分布图绘制任务。寻找月球上的氨3物质仍然是这次飞行的王要任务。但目前该计划因技术原因 已经确定不会在今年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 嫦娥工程 ,是2004年2月正式启动的,大致分三个阶段实施,规划为 绕 、 落 、 回 三期,首先发射环绕月球的卫星,深入了解月球;接着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进行实地探测;最后送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站,实地实验采样并返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选址做准备。整个计划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自从48年前苏联月球1号探测器掠月而过,全世界迄今进行了123次月球探测活动,但直到今天,这个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的任何资源都尚未在人类生活中得到直接应用。那么,各国为何要耗费巨资竞相进行探月工程?

高位置资源。 站得高就望得远 ,目前的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 高 ,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

微重力和高真空环境资源。重力只有地球1/6而且没有磁场的月球,如果生产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药品,将会获得混合非常均匀产品。

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发现月岩中有100多种矿物。全世界煤炭还能开采100年,石油70年。核电需要的铀矿,按目前仅能用50年。如果利用核聚变发电,氦-3是最安全最清洁的能源,然而地球上的氦-3仅有15吨左右,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计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 [详细]

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没有发言权。

经过二三十年的沉淀和思考,人类重新从科学角度审视月球探测,21世纪的最初几年,美、俄、欧、日、印等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

如同地球上的南极科学考察一样,谁先到达谁就掌握主动。欧阳自远说, 第一轮探测我们没有赶上,新一轮探测热潮中,中国决不能落后。 [详细]

耗资256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建立和完善了庞大的航天工业体系,支撑起整个美国近十余年的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从阿波罗计划中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

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大军投入其中,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层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龄仅35岁左右。 通过探月,培养一支出色的队伍,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孙家栋为此特别欣慰。

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远距离数据传输、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空间核电源等一系列关键新技术,涉及到诸多新领域,这些新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 [详细]

第一阶段: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

第二阶段:相对停滞后的复苏(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

第三阶段::众国争锋 再掀高潮(21世纪)[详细]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了 月球1号 探测器。

1961年5月25日:美国阿波罗计划正式启动。

1966年8月10日:美国首颗环月探测器月球轨道器1号发射成功,进入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1850千米的轨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