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港通方案获批以来,社会各界都想对深港通的准备进展及具体细节一窥究竟。8月30日,中国记协邀请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接受集体采访,深度解读深港通的筹备工作及相关意义。祁斌在采访中透露,深港通预计11月中下旬开通,主要制度安排参照沪港通,“通车”后,将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分享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内地资本市场改革,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1月中下旬“开锣”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敲响开市锣以来,深港通何时“通车”就成为各界十分关注的话题。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适时启动深港通”,8月16日,深港通方案获批,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声明》。“目前,各项制度和技术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11月中下旬深港通会正式开通。”祁斌说。
他还介绍,在8月至11月,深港通的后续准备工作将沿着两个方向展开——制度安排和技术准备。
在制度安排上,中国证监会需会同有关部委,出台深港通业务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及配套措施。而香港证监会则就深港通下的跨境监管和执法合作以及投资者保护等进行磋商,对现有的监管合作备忘录、投资者教育等相关监管合作安排等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还要签署互联互通的合作协议。
在技术上,需要准备的则有两地交易所的技术准备、结算公司的技术准备、券商的技术准备和投资者的教育工作等。
沪港通“升级版”
相对沪港通,深港通意味着更多的开放,不仅标的范围扩大了,额度也放开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机会,“可以说,深港通是沪港通的‘升级版’。”祁斌介绍说,因此深港通的主要制度安排和技术准备都参考和借鉴沪港通的成功经验,并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取消总交易额度限制、纳入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等。
“取消总额度限制有利于吸引境外长期投资者,符合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方向,而且有助于更充分发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积极作用。”祁斌分析道。
至于为何保留每日交易额度,他解释说,从沪港通运行实践来看,沪股通每日额度平均使用5.97亿元,平均使用率为4.59%;港股通每日额度平均使用7.72亿元,平均使用率为7.36%,每日额度限制基本是够用的,因此暂不考虑调整。
在被问及ETF相关问题时,祁斌说,“将ETF纳入深港通已达成共识,不存在障碍,目前需要的是从清算、结算和法律等技术方面协调好,待深港通顺利运行后,就可以推出了。”同时,深港双方还在商议,计划向互联互通加入更多的债券和股票。
整合沪深港股市
“沪港通和深港通代表着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的进一步联通,联通A股与世界。”祁斌表示,一个没有A股的国际市场指数是不完整的,虽然A股纳入MSCI不由中国决定,但有了沪港通和深港通,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不仅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而且香港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还能倒逼A股市场改革,为中国从新兴资本市场走向发达市场奠定基础。
祁斌认为,中国经济存在“资金多、投资难,企业多、融资难”的奇特两难现象,经济转型需要资本支持,资本+高科技产业等于经济增量,资本+过剩产能并购即是优化存量。而沪港通和深港通则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升级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推动资本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好。
从另一方面看,更多投资者的参与对香港来说也是好事。香港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市场的繁荣,让更多资本流入香港、繁荣金融市场,就是对香港经济繁荣的支持。
另外,中国内地大量企业走向海外,参与并购或在境外上市,“一带一路”也在持续升温,香港的金融优势正可以大展拳脚,为中国经济“走出去”保驾护航。
“支持香港的繁荣,推动A股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有利于我们将上海、深圳和香港3个市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与华尔街比肩的世界金融一极,更好地支持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祁斌期盼,我们能既不懈怠向发达市场的学习和借鉴,也不小觑国际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挑战,一边学习,一边赶超。(汪灵犀)
济宁港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