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成在捐赠仪式前的声明中称:“在木兰回归主恩怀抱前,我们共同度过了60个美好和难忘的春秋。在我们携手共度的人生岁月中,木兰给予我无条件的爱、信任和坚定信心;我永远感激木兰坚定不移地支持我们的梦想及所付出的努力,并在生命中任何阶段所给予我的鼓励。
因为木兰毕尽其生致力追求并推动优质敎育及强化中美文化交流,充分符合及展现了哈佛大学崇尙学习的敎育精神。因此,本人谨借此捐献纪念爱妻曁知音朱木兰女士并聊表对她无尽的思念及敬意”。
哈佛商学院院长诺利亚(Nitin Nohria)敎授在捐赠仪式上致词说:“赵氏家族是对美国梦的最好诠释和体现。这份厚礼别具深意之处,是它背后赵氏家族的故事。他们移民到美国后重建生活,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展现了赵博士及夫人的果敢与坚毅。”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敎授说:“赵氏家族坚定地致力于为更多的学子进入哈佛大学创造机会,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商界领袖建立一个温馨的进修环境。今年是哈佛商学院第一位女性学生毕业50周年,而这份捐款用以建造以赵氏家族杰出女性命名的硏究中心,非常有意义。”
波士顿市长曼宁诺的发言颇具幽默感,他指出,哈佛大学在波士顿所占的地盘已经超过了在剑桥市的地盘,哈佛商学院建造新楼都需要经过他的审批。他指出,波士顿是一座移民城市,而华人是波士顿第二大少数族裔。 “赵家的成功也是移民在美国成功的典范。谢谢,谢谢,谢谢。”与会者也随着市长的连声道谢鼓起掌来。
曾于2001年至2009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劳工部长,并为美国史上第一位被任命为总统内阁成员的美籍亚裔女性赵小兰,当天代表父亲赵锡成致词时表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母亲总是向我们强调,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而且要对人仁慈慷慨。”
据悉,该中心将成为每年一万多名进入哈佛商学院学生及企业界主管进修的门户,同时作为活动中心,成为增进进修学员与敎师、硕士班及博士班学生间相互联系和交流互动的场所。
新大楼将由著名的Goody Clancy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该中心将取代克雷斯基(Kresge)大厅目前所在的位置。哈佛商学院规划于2014年为该中心破土奠基。
朱木兰:生命的航行中平凡与伟大的华人女性
当朱木兰1961年坐船带着大女儿赵小兰和她的两个妹妹前往美国同丈夫赵锡成团聚的时候,她充满了对分离三年后重逢的期盼。她也许没有想到,她8岁大的女儿赵小兰有一天会成为美国的首位华人女性政府内阁官员,而她的名字有一天会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中心联系到一起。
在11晚同赵锡成、赵小兰父女的专访中,赵锡成用笔给记者写下“定力:能克服一切困难,远见:有大目标”来概括朱木兰的人格,这也正是赵氏家族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乘风破浪的压仓石。
赵锡成1927年出生于上海农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贫下中农”。出生于安徽一个富裕的家庭,朱木兰小赵锡成3岁,她的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成长于1930年代的赵锡成和朱木兰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战火纷飞和颠沛流离。因战事,朱木兰从老家安徽先后来到南京和上海嘉定。在嘉定一中的同学的未婚夫是赵锡成的好朋友,他们在一次聚会中相识。虽然两人的家庭背景迥异,但是当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从而开始交往。
1949年,朱木兰先去了台湾。在上海交大学航运的赵锡成在5月份登上了一条轮船,准备完成毕业后的最后一次实习,父亲从家里来给他送行,也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轮船出海后三天,上海被解放,轮船最后开往了台湾。到台湾后,赵锡成四处打听朱木兰的下落,终于在两年后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
1958年,赵锡成得到赴美国留学的机会。已经育有两个女儿,怀孕7个月的朱木兰坚定地支持丈夫到大洋彼岸追寻他的航海梦。“我的太太是个非常注重教育的人,有这么好的留学机会,她不愿意看到我放弃,”赵锡成说。
在12日的捐款仪式上,哈佛商学院院长诺利亚(Nitin Nohria)教授说:“朱木兰在等到自己的女儿们都学业有成时,才开始追求她自己的梦想,在50多岁的年纪获得了亚洲语言和文学硕士学位。我们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研究中心所代表的精神感到无比自豪。”
在1961年来美国的轮船上,一位普通母亲带着三个女儿期盼着同丈夫久别重逢。她们也许经历过风浪,但是有朱木兰这位平凡与伟大母亲的导航,女儿们对一个陌生的国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侨报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
上一页123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