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山西夏县南大里乡南师村与村民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图)
原标题:我的邻居温家宝
编者按
本次两会上,国家领导人即将完成新老交替。事实上,71岁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多次提到 告别 。
十年奔走,十年辛劳。温家宝领导的两届政府,正当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十年功过毁誉,且待后人评说,正如他退任之前所言,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
本期两会专题报道中,南方周末将目光投向这位老人,关注他这十年的执政之路,追溯他政治人生的种种细节,回望他的泪水与笑脸,焦虑与遗憾。
作者: 李溥 口述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采访报道
我记得那时候他也抽烟,听说他在地质找矿队工作时,常买两角八分钱一包的上海 飞马 牌香烟,最多时一天可抽两包。
温家宝当总理半年后,有一次我跟杨老师聊天。我告诉她:大伙儿对家宝当总理的反映挺好。老太太来了一句,时间长着呢,那以后呢?老太太的头脑特别清醒。
温家宝家的过道里,以前挂着一个友人用竹篾书写的两个字: 高远 。后来字变成了 高洁 。
从北郊搬到市里
1949年1月,解放军攻打天津的时候,外面枪炮声不断,我是躲在河东区姚家台亲戚家的床铺底下熬过来的。天津解放了,我家搬到河北区新大路五经路林茂里居住。1952年,我家就从河北区搬到南开区达摩庵前胡同。正好也是在那一年,温家宝一家也搬到这个胡同,我跟他就认识了。
温家宝家最早住在天津市北郊宜兴埠镇。1948年,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为了应对解放军四野的进攻,搞起 大天津堡垒化 ,在天津周边搞 无人区 ,温家早先住的宜兴埠镇被国民党军队放火烧了。所以温家宝后来说: 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没办法,温家宝一家才搬到市区来。我曾经问过他的母亲杨老师: 你们刚到市里时住哪儿啊? 她说: 我们先到了城里鼓楼东的救济院住,后来又搬到古楼西板桥胡同附近住。过了几年才搬到达摩庵前居住。 在市里安顿下来后,温家宝父亲温刚开始在中学当地理老师,母亲杨*云则是小学语文老师。
达摩庵前胡同不算长,我丈量过,就一百多步远。温家宝家住在9号院(最早在18号院也住过),我家住在22号,斜对门。胡同里人家不多,但出了两个大人物,一是温家宝,另一个是他家正对门、我家北邻的宋明江,当过中国驻欧盟使团大使。另外,达摩庵东面的胡同出过一个中国驻智利大使,它西邻的欧家胡同还出了个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所以有些居民说,达摩庵庙是有灵气的。不过后来达摩庵庙也拆了,找不着影了。
温家宝在老家上过祖父办的私立小学,到市里后就上了鼓楼西小学。因为聪明,他中间还跳过级。温家宝是1954年考进十五中(南开中学在1952 1960年称市立十五中学)的,我比他大一岁,但晚两年入学。从那时起,我们熟起来。
南开情结
上中学后,我对他印象就深了。温家宝确实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先说玩,现在小孩儿太苦了,哪有玩的时间,我们就是玩过来的 在胡同里踢皮球、打篮球(小皮球),支起大门板打乒乓球。放暑假时,胡同里几个不错的小朋友,约好了到河里去洗澡,到郊区逮蛐蛐、掏螃蟹。那时没有自行车,几十里路就靠来回走路 步撵 。
温家宝喜欢打篮球,最早他其实喜欢踢足球。1996年我去温家宝家,他说起为什么后来不踢足球了,因为上初中时,他踢球一不小心把阶梯教室后面的大窗子打坏了。南开有赔偿制度,大概要赔一块四毛钱。他哪有钱啊,也不敢跟家里说,他母亲一天就给他两分钱早点钱。学校就催他,怎么催款呢,就是从教室门的缝里塞小条。从那以后他长记性了,不敢踢足球了,改打篮球。
上中学时我们不是一个年级,但我跟他班上同学联系挺多,所以对温家宝的情况也了解。温家宝学习不错,当过学习委员。1959年搞大炼钢铁,温家宝是工人代表。他在中学不属于咋咋呼呼的,而是非常扎实有后劲。
南开中学当年特别重视社团活动,周三和周六下午都不安排课,专门是社团活动时间。学校有个大礼堂,1935年,曹禺在这里主演话剧《财狂》,曾轰动华北文艺界。总理早年也在这里演过文明戏。我们上南开时,每学期末,学校文艺社团都要在大礼堂进行汇报演出。1956年,南开学生会组织校文艺社团到中国大戏院搞专场卖票义演,与专业院团比一点也不逊色。
温家宝对南开中学感情很深,他先后五次回南开,前四次是悄悄回来的。2009年他第四次回南开时,其实是到天津考察工作,中途临时让车改道,他要看看南开中学周边环境。后来我写了一篇他那次回学校的文章,温家宝看后特意给我加上了一句: 他静静地看着,虽然南开中学校园和周边的环境变了,但那些熟悉的老楼,让他进入了沉思。
他的南开情结之所以深,是因为他受益于南开。南开中学先后培养了两位总理、71位院士、省部级干部五六十位,其他各界精英就多了去了。我认为张伯苓办南开的成功之处,很重要一点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他当初就是为了救国办南开,培养人才,后来又培养建国人才,这种思想对包括温家宝在内的一代代学生影响很大。历史学家何炳棣说: 南开中学是近现代史上笃笃实实最爱国的学校。
他那么年轻、精神
1960年温家宝中学毕业,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上大学那些年我几乎没见过他,但是我们家都还在那胡同里,所以经常见到他父母。
文革 时,他父母在天津也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到北郊的小淀村好几年,吃了不少苦,直到落实政策才又回到达摩庵前胡同的老房子住。
我1968年离开天津,先到塞外部队农场劳动改造了两年,后来去河北省海兴县农村当中学老师。1978年,我被调回了南开中学。那时已打倒了 四人帮 ,正在拨乱反正。杨志行老校长一上任就整顿教师队伍,把我们这些外地大学生老校友调回南开。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家宝从甘肃调回北京,没多久我们就联系上了。1983年秋他回天津看他父母。晚上他来找我,站在我家院子里大声喊我的名字 李溥 !我当时正在屋里备课,出去一看,哎哟,原来是二十多年没见面的温家宝!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中山装,看上去是那么年轻、精神。我把他让进9平米的房间内,他坐在床边,跟我谈了好久。
他还把住址画个图告诉我,后来我就经常去北京看他。我记得那时候他也抽烟,听说他在地质找矿队工作时,常买两角八分钱一包的上海 飞马 牌香烟,最多时一天可抽两包。到北京后,他好几次买 中南海 香烟送我。后来他抽烟越来越少,少到一天只抽一支,到了1980年代末,他干脆不抽烟了。
1991年5月2日,我带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李扬去温家宝家,一则受南开中学之托,请时任中办主任的温家宝帮助联系邓颖超大姐,请她在 五四 前夕给学生讲些勉励的话。另外,学校还拟出庆祝 五四 青年节的四句口号,请温家宝予以审定。他看后当场提出了修改意见:针对第一句口号 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 ,温家宝说意思不完整;第二句 我们不仅是四化的建设者,四化要在我们手中建成 ,他觉得缺乏关联词语。
1996年12月28日,我以校友会秘书长和校刊主编的身份,陪同南开中学校长去北京拜访温家宝,请他针对学校和学生也写几句话,回去后登在校刊上。他爽快地答应了请求,说,就写 创一流学校,办一流教育 。我把自备的粗头签字笔递给他,他一看,说我的笔不好,他要用自己的,说着就上楼去写了。过了一会儿,题词就写好了(毛笔竖写)。
靠自己
温家宝在家里穿着比较休闲。我带儿子去他家那次,他穿着方口布鞋,一件休闲夹克服。后来我们要合影,他爱人说,你这么照相哪儿行啊,他就披上了一个蓝色西装外套,还打上了领带。
温家宝的母亲可不一般,1997年10月2日,温家宝第二次回南开中学时,杨老师出来得晚,年纪大走路慢,落在后面了,走到学校时,没想到传达室门卫以 节日期间外人不得入校 和 有重要领导在学校视察 为由,坚决不准老太太进校内。杨老师没有发火,也没暴露自己与正在校内视察的 重要领导 是母子关系,就回去了。
温家宝当总理半年后,有一次我跟杨老师聊天。我告诉她:大伙儿对家宝当总理的反映挺好。老太太来了一句,时间长着呢,那以后呢?老太太的脑瓜特别清醒。
温家宝很多事情都尊重母亲的意见。杨老师曾经跟我说起,1984年温家宝利用春节假期,为南开中学写了一篇文章《南开精神,永放光芒》。写完之后,他把文章交给她看,问: 妈妈,您看我写得行吗?
温家宝自己有一句三字名言: 靠自己 。这三个字他跟我说过好几次,还说: 你还不了解我吗?
他后来位置越来越高,我发现他家里有个变化,过道里以前挂着一个友人用竹篾书写的两个字: 高远 。两年后我发现字变成了 高洁 。我没问他是什么意思,但能猜出几分来, 高洁 比 高远 又进了一步,既有 高远 的意思,又有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之意。
2009年,我向温家宝推荐了北京、长沙、盘锦的大、中、小、幼四个教育工作者,结果他们全部被邀请到中南海,参加由他主持的教育工作座谈会。我和温家宝认识60年了,作为同龄人、老同学、老邻居,我对他的感情可以这样概括:非常敬重,非常信赖。
(李溥为南开中学退休教师,口述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