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港澳大学生朱子故里寻找朱熹

2016-07-10 07:19:28 来源:济宁新闻网

中新社武夷山7月9日电 题:港澳大学生朱子故里寻找朱熹

作者 林春茵

刚刚背过《朱子家训》,站在古朴而庄重的朱子故居紫阳楼前,来自香港公开大学的“00后”陈其隆从未想过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朱熹”。对他而言,“朱熹”是个古老的文化符号。

2016年闽港澳大学生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文化研学班9日在福建武夷山闭营。寻找朱熹,是港澳大学生此次研学之旅的重点行程之一。

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他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的朱子理学,构筑了中国13世纪至20世纪处于统治地位的儒家理论思想,影响远及东亚及欧美诸国。

武夷山市五夫镇是朱熹故里。朱熹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武夷山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正因朱子理学和壮丽的丹霞地貌,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

在修竹丛生的朱子学校,穿着汉服的陈其隆广袖飘飘,同学戏谑他像古装剧《梁祝》里的明星吴奇隆。当这142位同龄人手执竖排印刷的《朱子家训》,依古制共执拜师礼,仪式感的庄严盖过了玩笑话。

“我们这代人,如果不了解中华文化,那么与祖国联系的根基也不会深厚。”陈其隆说。

憧憬大唐盛世的香港公开大学中文系大学生黄嘉进,则把朱熹视为国人文化自信的来源。

黄嘉进告诉中新社记者,上海世博会“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曾让他大为震撼,“感觉中华文化活过来了”。

在朱子巷的民俗博物馆里,黄嘉进邂逅了“龙鱼戏”,活灵活现的大红鲤鱼灯和农具摆放在一起,凝结成当地人活泼务实的生活美学,让他再度感动。

“如果没有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很容易被西方文化侵蚀。”黄嘉进说,以道德教义为重的朱子理学“有点沉重”,如何吸引青年拥抱中华文化,应该引起社会深刻反思。

对于澳门城市大学大学生黄诗茵来说,朱熹是引发她对澳门本土文化传承反思的引子。

1590年,在广州传教的意大利人罗明坚返回欧洲,首次将朱熹《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而后译成西文,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至现代,朱子学说也在美国引起反响,一些高等学府开设朱子学说博士课程,还定期举办朱子学论坛。

黄诗茵在记者面前摊开一叠厚厚的资料,对朱子理学的影响如数家珍。但她也陷入深思:武夷山朱子理学曾向西方展现中华文化魅力,澳门历史城区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在今天‘一带一路’的愿景中,澳门能否重拾历史,成为‘超级联络人’,搭建沟通桥梁?”

从朱子学校青砖飞檐山门中拾阶而下,迎面万亩荷塘送清香。紫阳楼前,巨榕浓荫下,港澳大学生们席地而坐,听学者讲解朱子理学,思辩“儒学与自由主义”。

“香港‘去殖民化’和不能‘去中国化’,已经成为香港青年关注议题,但中华文化的缺失,仍是一个痛点。”国务院港澳办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对这群大学生说,正如武夷山的茶叶搭建了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肯定茶叶不是否定咖啡,世界应该互相包容,同时我们亦应对投身国家建设有信心。”(完)

济宁港澳新闻